读起来有点怪怪的
只看了一点,先评个四星吧。其实我对序言观感很不错,觉得这是有观点的一篇文章,那些观点我整体而言还挺喜欢的,是有点意思、又不离谱的观点。然后才注意到原来很多都是本书的摘抄,所以其实我对本书初印象挺好的,会评五星。
但是实际开始看了之后,谈谈问题吧。
首先,导致我只评四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一上来就去谈概念,去谈《易经》,这对于通识读本的读者来说是很不友好的,这点问题比较大。至于我呢,我还会看下去,因为我是来学英语的。
其次,对于有些基础的中国读者,本书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它的一些语言表达是国内不怎么那么说的,而非专业学者的话,其实也不怎么敢去确定说他这样说可不可以,所以会有很多感到似是而非又没法决断的地方,也会比较纠结吧。就比如我。
这个问题是原作者和译者共同导致的,也不是单单是海外汉学用语的问题。举例说一处。中文是p7,英文也是p7。
中文:“除已经广为人知的阴阳家、儒家和墨家外,司马谈将另三家称为法家、名家和道家。”
这个说法就让人感觉有点怪怪的,司马谈时代,阴阳家那么有名吗?以“广为人知”来论的话,秦代大行法家,汉初大搞黄老,道、法这俩的广为人知都应该排在阴阳家前面吧。
而它的英文原文其实是:“In addition to identifying(认定) as schools the Naturalists, Confucians, and Moists, Sima invented the categories(创造了类别) of Legalists, Logicians, and Daoists.”
我隐约的印象是在司马谈之前其实诸子的分类并没有那么明晰,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在一些流派的定义和分类上是有首创之功的,但是很遗憾我想不起来是在哪里看到的了,查证不了,所以也可能记错。但是这个记忆就和英文版更契合,而中文版则是对英文版做了些实质内涵上的改动。
然后我去查了一下,译者是位英文系的教授。
——————
更新:
再说一处我认为英文原文没问题,中文译文有问题的。因为译者还给补了注,说他认为是原文错了……
中文版在p11,英文版在p10,原文用词是“parallelism”,这个意思是“并行”,并不是“对仗”啊。对仗是“antithesis”,然后排偶是“antithetic parallelism”或者“parallelism and antithesis”。其实原作者在这里就说了个很浅的内容,就说中国思想里重变化,然后具体的作品里,语法上和意义上的并行使用反映了相关的模式(“重变化”这种模式)。举例用的《乐游原》,讲第一句谈时间上的运动变化,第二句谈空间上的运动变化。在绝句里,第一句和第二句是有句法关系上的出句和对句,这大概就是他广义的grammatical了吧。然后这两句在内容上是并行对应的(都是谈变化,一个谈时间上的,一个谈空间上的)。
我觉得原作者就浅浅地讲了这个,是译者非要把“parallelism”译成“对仗”,导致整段上上下下全都不通了。我就是来学术语和规范性表达的,就是对这些用词不懂,译者这样搞得我觉得糟心。
作为通识读本来讲,原作者选谈的话题也跳跃,思路太随意了些,不够中正。只剩三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