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相信的理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卢克·皮尔森认为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不管是视觉上、情感上还是主题思想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朋友会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
希尔达惊险刺激的冒险往往迎来温馨有爱的结局,而最初带给人恐惧的“反派”通常最后也都会卸下可怕的面具,露出反差萌的真相。这一切都表现出了希尔达系列“反冲突和暴力”的主题,但希尔达并不是住在城堡里的公主,卢克也没有将这个世界描绘成一个尽善尽美的乌托邦。希尔达的世界复杂、多元,充满了危险、冲突和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和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卢克说:“我并不反对描写暴力什么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有所展现。尼森们对彼此都不客气,精灵们试图摧毁希尔达的房子,猎犬是危险的也并不是一个假象。我倾向于给每本书留下个积极正面的结局,因为它们是独立的故事,一切都需要以某种方式解决。我只是不希望解决方式永远是主人公最后要把某个邪恶生物的脑袋砸烂来拯救世界。”
故事的结局虽然比较圆满,但也并非“完美”,而是耐人寻味的,有时还会留下悬念,引人深思。比如第一部结尾,“不想”和希尔达做朋友、只为归还笔记本的巨魔的动机是什么?或许,这无条件的、平等的、自然而然的善意才是真正的善意啊。所以,这些故事是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
成长本身就意味着一场冒险,知道应然的美好是很有必要的,但也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实然。接受实然的不完美,才会学会珍惜、独立,更加无畏地面对挫折、疑惑和悲伤。成长最需要的,也正是希尔达的天赋——勇气。
认知的重建
在《可怕的荒野巨魔》中,希尔达初次遇到了只在书里看到过的巨魔石——白天看上去是块古怪的石头,到了夜晚则会变身凶猛怪兽!希尔达想把巨魔石画下来,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她做足了准备,她让宠物枝枝把铃铛挂在巨魔的鼻子位置,这样巨魔石变身的时候,铃铛一响,她们就会知道。随着夜晚来临,巨魔果真醒了,并一路追逐到希尔达和枝枝到了木头人的家里。希尔达准备直面巨魔的攻击——自己打扰了巨魔在先。她幻想凶神恶煞的巨魔砸烂了木屋,向她索命。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巨魔只是站在屋外摇鼻子上的铃铛。木头人这时说:“书里讲到了巨魔无法忍受铃铛发出的声音,现代人也普遍认为给巨魔挂铃铛这个把戏太残忍了。你难道还没读到这里吗?”原来,这才是他跟来这里的原因啊。“可怜的家伙,他够不到鼻子,所以没办法把铃铛拿下来!”
这是巨魔跟过来的原因吗?当枝枝把巨魔鼻子上的铃铛取下来后,巨魔仍然没有离开,反而伸出“魔掌”把希尔达攥起,张开“血盆大口”。希尔达要一命呜呼了吗?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巨魔吐出一个笔记本给希尔达,然后就转身默默离开了,无视了希尔达的朋友邀约。那是她匆忙逃生忘记拿走的写生簿,巨魔追到这里,只是想还给希尔达遗落的东西。
短短的故事真是一波三折,其中却表达了关于反对刻板印象、片面认知、二分思维的深刻道理。书本上说巨魔是凶险、可怕的,巨魔就真正可怕么?希尔达没有读到铃铛会给巨魔带来伤害这一部分,导致了对事物的错误判断,也给自己带来了恐惧。那巨魔就是无害、“善良”的么?在《误闯巨魔山》和《巨魔之夜》中,卢克·皮尔森再一次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善恶是辩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衡量,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当希尔达和妈妈意外闯入巨魔山,见到成群聚集的巨魔,妈妈十分恐惧,而希尔达却十分淡定,她表示自己以前遇到过一只巨魔,很友好,还乐于助人。妈妈对她说:“那也不能以一概全啊,我也遇到过不少友好和乐于助人的人……”事实的确如此,他们遇到了巨魔中的“恶霸”,但同时也被一只友好的巨魔解救,警惕点总没有坏处。
那这只友好的巨魔就是完全善良的吗?原来,她也是有目的的。这只巨魔母亲为了女儿的幸福施展魔法,将女儿和希尔达调换了身份。在她看来,她这么做是双赢的,因为她看到了希尔达对野性和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被希尔达妈妈对希尔达的关爱感动,认为自己的女儿在希尔达妈妈的照料下才会更幸福地长大,哪怕自己要和女儿分离,因为巨魔山的环境太恶劣了。这么做,是一种“傻傻的爱”,但正是这种单纯的爱,才更戳心——妈妈不是那么好当的。巨魔妈妈后来被希尔达点醒——“也许这地方对你的女儿来说,不够完美,但因为有你,一切都变得那么好!这里是家啊”,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
全面、客观、理性地观察、理解、认知,不妄下结论,急于给事物定性,世界不是二元对立的,这是卢克·皮尔森多次想要强调的观点。在《孤独的午夜巨人》最后,巨人无意识将希尔达家房子踩塌了,而巨人之于人类,正如人类之于隐形精灵一族——希尔达和妈妈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踩在精灵的房子上。在《飞鸟大游行》的故事中,渡鸦身份的揭秘也同样耐人寻味。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将渡鸦的形象与风调雨顺的好兆头联系在一起,而善意的渡鸦没有选择拆穿这种迷信,而是想要给人们希望,于是便每年在大游行亮相,因为“如果人们总是做最坏的打算,那么无论事情是好是坏,他们都只会看到糟糕的一面”。这是卢克·皮尔森对社会信仰的解构和理性的讴歌,与此同时,故事保留了趣味的魔幻色彩——渡鸦确实不是普通鸟,而是有超能力的雷鸟,它会变形,还能召唤雷电。
对立之墙的崩塌
当我们以为故事的重点是这场闹剧时,卢克却在酝酿着一个更庞大的计划,他还想在故事中探讨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巨魔山中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巨魔,希尔达对它们是好是坏的判断依据的是她的经验——在《可怕的荒野巨魔》中,她遇到了一只友好而乐于助人的巨魔。妈妈对她说,就像人也不全是友好的,巨魔也是一样的。果然,她们遇到了巨魔中的地痞恶霸。而后,在《巨魔之夜》里,当希尔达看到巨魔们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她又发出疑问:“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你们不是朋友吗?”巨魔妈妈回答道:“难道所有人类都是朋友吗?巨魔也有各种各样的。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和需要,好的、坏的或者傻的,很难达成共识。说起来挺无奈的……”
希尔达这才发现,巨魔原来和人类一样,有着自己的社会。读者们可能会会心一笑,卢克·皮尔森借巨魔之口说出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冲突、恶意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有些无可奈何。这便是实然,是我们在成长路上都会碰到的窘境。“很遗憾你们不能团结起来,你们需要法律,或者一个领导者之类的。”接着,巨魔妈妈给她讲了一个巨魔版“权力的游戏”的故事。曾经的确有一个成功团结了许多巨魔的巨魔王,也就是希尔达所说的领导者,他的想法很受欢迎,但并非所有巨魔都支持他。一些巨魔开始反抗,战争一触即发,这个巨魔王在他的目标——带领巨魔军团攻打城市——没有完成之前,就被击败了。
巨魔王似乎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反派,他欺骗希尔达获得巨魔之眼,利用巨魔之母的担忧挑起了巨魔和人类之间的战争,但他这么做也是有理由的——夺回自己的家园,以他自己的方式报答母爱。看到这里,不禁联想到《地狱男爵·黄金军团》里的精灵王子。他们代表的是人类发展中不断入侵、改造和破坏的大自然。
调换了女儿和希尔达身份的巨魔妈妈似乎是一个斯多葛主义者,她很容易知足,在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之后,也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为预见到一场不可避免的麻烦的来临,她选择掌控自己所能掌控的东西——平静地接受一切。而希尔达却认为巨魔和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她看到了冰山之下关于爱的真相。
巨魔之母为了人类远离自己的孩子,如今,她用心声安抚暴动的孩子。当巨魔王踏破高墙,人类的炮火也向他袭来时,他在临死前露出了鬼魅的笑容。他的计划得逞了?就在此时,在希尔达的帮助下,安全巡逻队队长阿尔伯格也“醒”了过来,他选择放下武器,让巨魔进城。没有了煽动的领袖,没有了敌人,那些循着母亲的声音而来的巨魔也没了狰狞的面孔,他们只是想走进母亲的怀抱而已。
巨魔们在母亲的怀抱中,身上绽放出花朵、嫩叶,这令人动容的一幕,使反暴力、人与自然共生的故事主题得到了升华。人类发展至今,利用了多少自然的恩惠,我们是否也有想过,再多给大自然一些生存的空间。人和诸多生灵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当我们建起高墙,选择无视其他自然生命的处境,最终只会伤及自身。我们最后甚至不会像电影《瓦力》那样“失去”大自然,而是被大自然“放弃”,自然之母会孕育出更有灵性、更懂得如何去爱的子民。墙的崩塌也意味着人们要学会信任彼此,善意理解,和睦相处。
母爱如阳光一样本质是无条件的,希尔达妈妈的爱则是在无条件的基础上多了一丝现代父母的焦虑,关于母爱的赞美和反思给了大小读者启发和慰藉:母爱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而过度保护和盲目自我牺牲是无益的,要给孩子独立的权利、选择的自由,并且相信情感纽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