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主观性强、定位有偏差的“政治文学史”

本书优点:作者对意大利历史、文化进程比较了解,作家作品覆盖较为全面,可用于简单查询与了解。文笔流畅,在意大利历史文学类书籍的有限选择中,优于当代很多非文学出身的作家、译者。作家名、作品名有原文对照(部分拉丁、意大利语名混杂)。
本书缺点:作者个人主观立场极强,将所有作家作品的分析都彻底置入历史政治的框架下,站在他国、他时代的角度下定义,全部脱离原文文本,大部分都在空洞地评价“历史意义”,非常有“时代特色”,令人联想到中学历史政治的背诵章节。
诚然作家作品都会带有时代烙印,意大利文学家又多与政治联系紧密,但以固化价值观进行过度批判、不断重复的车轱辘话令人生厌。例如意大利是教廷所在,作家都会具有宗教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网打尽,不厌其烦地逐个鞭笞,是否有意义?写史不客观,作者是带有最明显时代烙印的人。
另、本书无注释、无参考书目。来源引用很少,目前只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布克哈特等中译和一本意大利文学史,少数文本引用的都是中译而缺少原文、版本信息,而且引用部分后面加一个括号说明就完了,作为一本严肃的文学史,令人诧异。
亦有一些错误,比如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处丝绸之路,有赖于中国印刷术在西欧的迅速推广”的影响。然而西方活字印刷的起源是德国金匠古腾堡,任何一本西方历史、文学史、语言史应该都会详细说明,虽然遗憾,但朴素的爱国情感无需此处出场。
还有,莱昂纳多笔记具有多重研究价值,固然是文学史的一部分,可跟着米开朗基多为何也会纳入文学史?这是历史、政治史、美术史还是思想史?
总的来说,因为本书空洞枯燥,仅有说理性并无艺术赏析价值,立场上可能还会有一些误导,不推荐完全不了解意大利历史、文学的人阅读。非但不增加知识,还会磨灭兴趣。
但话说回来,了解的人又何必看这本书呢?
同类中文书籍目前也无太多,有一本参考也不错,批判性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