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改变从靠近优秀的人开始——科幻小说《双星》告诉我们替身也会有逆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人说科幻小说家海因莱因的《双星》是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我想我更愿意将它称作是替身的逆袭。
1 这是一个没有多么炫酷高科技的科幻政治故事,海因莱因却成功地把最古老的剧情植入了文学当中,让《双星》成为一场极尽想象的太空歌剧。 穷困潦倒的演员洛伦佐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挣大钱的好机会,当他弄清自己要扮演的竟然是大人物邦夫特时,已经无路可退。邦夫特是整个太阳系鼎鼎大名的政治家,他所领导的开拓党一直在追求太阳系各文明的平等与和睦,就在参加“火星人收养仪式”的前夕,他被绑架,但如果仪式不能正常进行,地球人与火星人的关系便将遭到彻底破坏,整个星系危在旦夕。天才的洛伦佐不情不愿地成了“替身”的不二人选。险象环生的火星仪式,暗流涌动的刺杀,卑鄙的政敌,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 这其中十分紧张刺激,却也不乏趣味生动,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它最让人激动人心的竟然是在结尾,当你读完全篇时会发现这竟然是一篇回忆录,那么,你就体会到它有多么的不走寻常路了。是的,这是邦夫特的回忆录,或者说这是成为了邦夫特的洛伦佐的回忆录,那个伟大的领导人熬过了绑架,却在摧残中几乎耗尽了生命的所有能量,在看到选举结果后他再没有睁开双眼,而洛伦佐代替他实现他曾绘制的所有蓝图,也完成了从政治替身到政坛常青树的华丽逆袭。

2 整个故事,与其说是一场太空冒险,倒不如说是一场哈姆雷特式的人性抉择。 我想,上面这句话是我看到过的对这个故事的最精准的评价。 《双星》这个标题在这里,我想并不是宇宙中那些恒星的定义,我想,更应该是对洛伦佐的定义吧,一颗演绎之星,在危机下成长为一颗耀眼的政治之星。 洛伦佐一开始就从诠释了什么才是一个好演员,他不是单纯的模仿,不是刻意的接近,而是将自己从内而外融入这个人物,这份游刃有余甚至让人感动。而这个政治上的门外汉,在深入了解、用心诠释政治领袖的同时,也认清了他的政治理念和原则,自己也变得深刻而从容。 这里,我想到了《潜伏》中翠萍,她真的是和好演员搭不上边,出场的时候,她是带着乡野气息、敢作敢为的女游击队长,是能扛枪打鬼子的火爆妹子形象,却非常不适合那种处处是危机和陷阱的隐秘战线工作,余则成一度皱紧了眉头无声叹息。然而在与余则成这个前辈的相处和感染下,在一次次涉险里,在战友被捕甚至是牺牲中,她迅速得成长起来。 人生如戏,我们演着演着,就真的成为了那个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3 靠近谁,或许就真的变成谁。 说到这里,能想到的句子很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想,人生的改变也许就从靠近优秀的人开始吧,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体会或经历,上学时那些成绩好的孩子都会让我们的向往,我们会向他们请教问题和学习方法;看见有同学字写得漂亮,我们也会花时间去偷偷练习;朋友圈里有朋友在学英语,我们也每天打卡,一坚持就是一年多;有人每天晒跑步路线图或者是秀秀走路的步数,我们也找出放置了许久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这一跑运动就成了每日的日常…… 那些优秀的人不是完美的,他们身上却有耀眼的闪光点吸引着我们,我们靠近、改变、提升,后来,不经意中,自己也成了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