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除了世代积累,还得看大人物

19世纪末的德意志帝国,在首相俾斯麦的运筹帷幄下,成为当时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同样,在18世纪初期,腓特烈大帝领导下的普鲁士王国,让欧洲列强望而生畏。在普鲁士漫长的兴起湮灭长河中,“孤独君王”腓特烈与帝国首相俾斯麦,用个人的力量诠释了普鲁士流光溢彩的绝美画卷。

在《帝国的崛起》一书中,牛津大学历史学家约翰·马里奥特和格兰特·罗伯逊教授,著前人之所不及之书,生动讲述了普鲁士王国崛起于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故事。全书极具科普意味,却又不仅限于此,往往是在故事中夹杂着评论,寡淡咸宜,甘甜可口。并且在普鲁士成长的每个时期,都会用客观公正的话语,分析并评论当时的普鲁士的优缺点。
年轻的普鲁士,最早起源于1417年的勃兰登堡,影响普鲁士一生的霍亨索伦家族,在腓特烈一世的带领下,走过了漫长的200年时间,以联姻的方式获得了普鲁士公国。至此,勃兰登堡与普鲁士相隔万里,遥相对望,作为普鲁士帝国最早的种子,正式生根发芽。威廉与腓特烈的共同继承者们,将以勃兰登堡选帝侯和普鲁士公爵为真名,开启长达80年的“巧取豪夺”“蚕食掠夺”,直到腓特烈大帝的爷爷——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宣布成为“在普鲁士的国王”,普鲁士首次以王国之名,登上欧洲大陆的政治舞台。

当然,历史总是因个别人物而变得绚丽多彩,书中重点分析了那些对普鲁士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人物,其中执牛耳者,当属腓特烈与俾斯麦。
腓特烈大帝继承了老头子和老爷子的衣钵,掌控着当时欧洲大陆上,最精良的军队和最有效的宫廷机构,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登基之初便御驾亲征,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这种能力在七年战争的发起与拉锯中,达到顶峰。事实上,这样一位穷兵黩武的帝王,少年时期在严父的教诲下,可不是一般的叛逆,却也学到了农业、军事、法律、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物极其用,后世多称“开明的君王”。但他也是孤独的,孤独或许是干实事君王的通病。
在普鲁士的历史上,学腓特烈大帝最像的,当属俾斯麦,但两人又迥然不同。不像腓特烈大帝的大刀阔斧,俾斯麦用诡计和阴谋,退让与忍辱,蚕食与徐谋,让普鲁士成就德意志帝国之名。他最强的能力是外交才能,周旋于欧洲各国,算计着所有国家的人心,包括内部民族主义的可利用之处。以至于当时的国君黯然失色,或许这也是国君之子不待见俾斯麦的原因之一了。

大人物的离去,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俾斯麦将普鲁士从后腓特烈大帝时期拉向帝国,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在后世的糊涂与荒废中逐渐逝去。 《帝国的崛起》成书于1915年,故而作者并不知晓,这个被写入史册的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将在不久后完全消失于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