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先秦文学,在文学史整体中看,展示的是人类发现神到失去神的过程。它决定了新文学的形态以及发展方向。”
一家之言,以“神”在制度及观念层面的消失与对杜克义论说的反对为两条线索,比较文学与文化学研究为理论方式论述,但实际操作上巧妙穿针引线,如何从神话开始一直前后衔接地论述完毕,这一点我仍未能把握。
不乏能令初学者耳目一新的观点,如楚辞作者被视为巫祝集体、反映古代社会制度无可避免的崩解;庄子学说同古代神话解释学的关系、老子学说与神农学的关系;中国神话的衰弱性;禹的墨家关系;诗经诸内容与时代的关系尤其是祝颂诗向恋爱诗的转变等。
论说主次分明而又全面,除主体诗经、楚辞外对上古神话、散文及西周以来的政治社会思想都有介绍,尤其是章末小结含金量高。
根本上讲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从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历程,通过殷商、春秋战国两次大的变动,经历了从古代巫祝祭祀(殷及以前)文化(神话、甲骨文、殷商铭文)向西周宗法分封制度构成的重祖、礼乐文化(二雅、颂、书、周代铭文)的转移,以及再由此向春秋战国礼乐制度的崩坏、底层士族兴起(儒本质上是从原有的巫史身份转变为参与政治社会变革的“政治家”)的转变,最终演进的结果是古代社会制度与“神的时代”的完全崩溃——无论是宗法(始祖神)还是相对落后的楚巫(自然神),因而在此历程中最终成型的作品及出现的文化英雄身上(国风的讽谏诗流离诗、孔子的悲剧性及周公的金縢传说、庄老散文、楚辞文学)都带有一种“悲歌性”(“一切古代生命不断衰亡,悲剧就诞生在这一时代推移之中。”)
总的来看是对袁本文学史的合格补充,能让人更深一步理解先秦文学的状况(尤其是是对先秦未能出现创作文学这一问题的分析、对吴越传说的解读以及对诗经作品由祝颂祭祀到游艺宴饮用途转变过程的分析)。但问题也十分明显,一些观点仍然缺乏明确的证据多为推断,如对楚辞文学作者的判断以及对墨门同禹传说的关系;另一些观点则存在判断性错误,例如对《诗经》中《氓》缺乏悲剧性的判断以及对左丘明的认识。在比较文学层面上,通过《诗经》与《万叶集》的对比令观点更加易懂,但在一些具体的点上(主要是中日文学的关系),很可能由于文化处境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观点,这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此外,杜克义的论述过于老旧且缺乏合理性也成为了本书的一个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