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食用的每课阅读材料(持续更新中,20211204更新至第8章)
首先,光看这本试图脱水、但依然处于潮湿状态的讲稿是很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墙裂建议配合视频食用,B站有字幕版。
其次,一个学生的自我修养,上课前不念老师布置的reading,带着空空如也的脑袋上课肯定会听不懂。只要阅读材料够难懂,上课的时候就会觉得老师说的很好懂(不对
虽然没有找着那本《批判传统》,但是因为老师选得材料够经典,前几课来看,只要有列出篇名的网上都不难找,兹整理如下:
(暂时按着自己的食用进度,上一课、更新一课)
§2 导论(续)
【福柯:《什么是作者》(What is an author)】
https://www.douban.com/note/590227437/
人话指数:★★★(宗师级人物,说话一贯难懂,但这篇胜在不长,而且太经典,隐隐觉得上学时老师讲过)
【罗兰·巴特《作者的死亡》(The death of an author)】
https://www.douban.com/note/716228659/
人话指数:★★★(跟上面那篇同理)
§3 进入阐释循环的方法
【伽达默尔 《 理解历史性上升为诠释学原则》】
见 《真理与方法》一书——第二部分 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二、一种诠释学经验理论的基本特征——1、理解历史性上升为诠释学原则。整本pdf:
https://474b.com/file/19101858-418711437
人话指数:★★(完全,看,不,懂)
§4 构形的阅读
【伊瑟尔《阅读过程:一种现象学的方法》 】
豆瓣上有人分开5篇上传了,有知网账号的朋友可以直接找《当代电影》1988年05期
1.https://www.douban.com/note/34018317/
2.https://www.douban.com/note/34155304/
3.https://www.douban.com/note/34216626/
4.https://www.douban.com/note/34284099/
5.https://www.douban.com/note/34362300/
知网pdf页面:
人话指数:★★★★(果然伊瑟尔不是伽达默尔,研究fiction的人,写的东西也是以让人看懂为出发点的)
§5 自主艺术作品的思想
【韦姆塞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误》(The Intional Fallcy)】
英文版:
https://web.english.upenn.edu/~cavitch/pdf-library/WimsattBeardsley_Intentional.pdf
人话指数:★★★☆(难得大部分单词不难,但是凑在一切就不知道在说什么)
后来找到中文版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有辑录(P65),里面还有Wimsatt & Beardley的另一名篇《情感谬误》( The Affective Fallacy )
http://www.j9p.com/down/531122.html
§6 新批评和其他西方的形式主义
【I.A.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瑞恰慈上世纪20、30年代曾在清华、北大任教,此处使用他较广为应用的译名“瑞恰慈”,而非课本所写的“理查兹”
人话指数:★★★★
书名叫“文学”理论批评,但是内容包山包海地绘画、雕塑、音乐什么都说一嘴,而且起码有1/3本书在讲心理学。课上Fry教授说道,瑞恰慈是学心理学出身的。哦~一切好像就通了。
想起读研究所的时候,读reading最痛苦的是,读来读去读不懂,却还要在课上轮流做导读。我以为导读的功能就是提供类似上面提到教授的补充那样,通过背景或延伸帮助大家一起理解、学习。但是当我自己都读不懂的时候,怎么帮大家一起读懂呢?如果我能做出教授那样的延伸,我就做了教授啦——如此不思进取,是故我无法走学术之路。
【燕卜荪 《复义七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国内有单行译本《朦胧的七种类型》,可惜找不到pdf。
《“新批评”文集》(P304,链接见下)有辑录其中二段节选,译文采自《现代美英资产阶级文艺理论文选(商编)》(1962,作家出版社),后者估计有辑录全文,但没有找到pdf
http://www.pc1999.com/thread-10148-1-1.html
人话指数:★★★☆
赵毅衡编的这本《“新批评”文集》对读者极为友好的一点是,每篇译文附编者按,言简意赅概括了论文背景与作者观点,非常有利于读者确认“原来我还是读得懂中文的”
《复义七型》这一篇另有《含混七型》《朦胧的七种类型》等多种译名,编者按说明了采用这个译名的来由:
燕卜荪沿用了一个旧名称ambiguity来称呼诗歌语言这种现象,此词我国一般译作“含混”,但燕卜荪给ambiguity下的定义是:“不论如何细微、只要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的‘任何语义上的反应’”。燕卜荪的意思显然不是指“意义含糊不清”,而是指诗歌语言的复杂多义现象。因此,译成“含混”是会招致误会的。《文心雕龙隐秀篇》说:“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以复意为工。”我们借用刘勰的术语,略改一字,称之为“复义”。
【克林斯·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
上面几本文集都有辑录此篇:《二十世纪西方文论》P72、《“新批评”文集》P333
人话指数:★★★☆(看不懂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西方文学底蕴匮乏,文中引用颇多诗歌,我无一涉猎,遑论背景知识储备)
§7 俄国形式主义(20211013更新)
【艾亨鲍姆 《“形式方法”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P29,地址见上面 §5 自主艺术作品的思想-《意图谬误》
【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P16,地址见上面 §5 自主艺术作品的思想-《意图谬误》
人话指数:★★★★☆
朱刚编的这本《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墙裂推荐!!每个流派的单元开头都一篇导读,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梳理,每一篇辑录的经典文章后面也有拮取关键术语和引文,还有讨论题帮助启发理解。看俄苏形式主义的的这部分读起来难度骤降,回过头来再读新批评部分,也有拨开云雾的感觉了。
§8 符号学和结构主义(20211204更新)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找到一个繁体译本,但是被掐头去尾了,没有版权页和序,只有正文部分,凑合着看吧。
似乎是高名凯的译本,商务版80年出版的也是他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