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动物塑造着彼此
三文鱼是现如今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关于三文鱼洄游习性更是被人们写成灿烂而悲壮的故事。此前,曾有新闻机构指出,一家商家在出售三文鱼的过程中有误导性标签存在,将一些养殖生产的三文鱼标注为“野生三文鱼”。
实际上由于数百年来的过度捕捞以及繁殖地所需环境被破坏,野生三文鱼的数量已接近枯竭。20世纪90年代末,据估计世界上95的三文鱼都是养殖场养殖出来。三文鱼养殖业是全球食品生产中扩张最快的领域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三文鱼水产养殖起源于挪威,从挪威三文鱼养殖业的总数据可以得知,在从1971-2011年的四十年里,养殖三文鱼的生产量提高了一万倍(从1971年的将近100吨到2011年的超过100万吨),这使得仅有500万人口的挪威不仅成为养殖三文鱼生产的领导者,也成为了继中国之后世界第二大鱼类和鱼类产品出口国。
大西洋三文鱼通常是溯河产卵的:它们在淡水中出生,迁移到海洋中,在那里度过大半生,最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成为三文鱼》一书为挪威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所著。如今挪威作为三文鱼的主要生产国而闻名,作者也主要选择在发源地从事三文鱼水产养殖的研究,通过亲身进入三文鱼产业调查访问并参考大量文献,向读者讲述了三文鱼如何成为养殖的动物和如何被赋予情感的故事。
考古学证据表明,三文鱼和人类从一开始就是缠绕在一起的。关于三文鱼驯化推测的最早例子是11世纪的岩石上以古代北欧文字的刻字。到了19世纪中期,挪威政府资助了首次三文鱼鱼孵化实验,这是国家资助三文鱼养殖研究的一个早期例子。随后,19世纪不同种类的孵化实验室开始蓬勃发展。但此前的三文鱼人工养殖都并不成功。直到十九世纪60年代末,三文鱼的银化变态得以顺利完成后,三文鱼水产养殖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到了70年代初期,商业化三文鱼和鳟鱼的海水养殖开始成为可能。
三文鱼养殖可以被作为全球化的故事来进行讲述。
书中讲述的三文鱼养殖是一种全球化的社会学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跨越物种界限而相互关联的例子。三文鱼养殖是一种不确定的实践,人类在其中是积极的参与者但是却很难掌控全局。在三文鱼养殖的早期,细菌性感染非常猖獗。抗生素是唯一的疗方被大量使用。今天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和疫苗有了很大的发展,抗生素的使用率也大大降低了。
三文鱼的场所是一种要素的组合所有的要素潜在地变化和塑造着彼此。
作者在书中向前追溯并向后探索三文鱼不同的成长阶段,探索把三文鱼转化为商品和利润的过程。驯化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本书讨论了驯化关系是如何延伸到鱼类,讲述三文鱼驯化和工业化扩张、从养殖的三文鱼到生物群再到食品的故事,并根据驯化的过程,从哲学、动物科学、人类和动物的角度中思考鱼类感觉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