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也没关系

最近读了《可不可以不努力》这本书,这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佐野洋子写的随笔集,读来妙趣横生,又发人深思。佐野洋子也是日本文化艺术界分量极重的紫绶褒章获得者。
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它是一个问题——可不可以不努力?尽管我的第一感觉是我们可以不努力,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或许也会有很多人反对这样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生活以及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不断的努力奋斗,可以不努力吗?有的时候好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会有很多迟疑。在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里,或许认为不努力就等于堕落,就等于不上进,等于破罐子破摔......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给自己一个回答是_我们不可以不努力,我们必须要不断的超越,突破,取得成绩。
在阅读的本书的过程中,我可以慢慢的放松下来,再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故事,对我来讲非常的有趣,也非常的吸引我,让我能够有很多新的想法与理解。
她的语言文字颇为直率有趣,有很多奇怪有趣的想法,想必也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吧。
“算了,可是好无聊啊。我不喜欢那种如坠深渊、求告无门的不幸,但是很喜欢小小的不幸啊。邻居家的男人怎么不去出轨一下呢。”
文字中有很多幽默的表达,让这本书读起来妙趣横生,也许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需要自己去发现乐趣,创造欢乐。
“人家才不会。上回他不是说了,走在路上见到一个很正点的女人,靠近了一看发现是自家老婆。”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或者做出一些让自己觉得害羞或者惭愧的事情,洋子试图宽慰我们,正如我们无法得知走在路上的人肚子里有没有盲肠一样,有些事只要自己不说就没有人知道,没有必要特意说出来。于是我们可以试着放轻松一点,接纳自己偶尔的不完美或者“恶作剧”。
灵魂的问题本就隐秘,无法光明正太地摆在书架上。
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是羞耻。
唯独把灵魂摆在书架上,才是无上的羞耻。
有些人的勤劳常常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似乎把自己大部分的人生都放在了付出与劳动上,从某种程度上上,他们是努力的代表者。洋子对这些人既有敬佩之情,也有许多的不理解,这么一直努力真的有必要吗?
生活明明永无止境,人们却在那无尽的长河中严于律己,甚至堪称病态地保留着自身的个性。就算别人不来管理,自己也会管理自身。
夏目漱石曾经写道:“无言的玄境,放肆的安静,不努力的想象(宛如云峰突起、自然消散),无抵抗的放任,无目的的静卧,安于消极的倦怠。”这种生活真惬意啊!
看似随性生活的人反而是明智的,是有内在能量,有个人主见的,他们从不随波逐流,也不会斤斤计较,浪费时间与精力去争辩什么。
哪怕被别人的车撞了,我也会一笑置之,显得格外大方。垄在旁边的人常说:“人家恐怕会把你当成犯罪分子,因为担心暴露身份才不计较吧。”就算轮毂罩擦到马路牙子上骨碌骨碌滚走了,我也只会摇摇手对它说“拜拜”。
我欣赏这样的达观,向往这样无欲无求,自在安乐的生活。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心情不好,想一些仿佛没有答案的问题,及时的放下执念或许会舒服很多。
“你说活着是什么啊?”
“就是在死之前想办法活着。不需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要是你啥都不想做,就啥都别做,一直看海吧。”
洋子还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美女就不会大便吗?
大笑之余,觉得确实值得深思。可能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或者是崇拜某个人,我们会觉得对方是闪闪发光的,是完美无瑕的,甚至意识不到这只是自己的一种误解与认知偏差。
这种误解有时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或者让自己觉得自卑。但当我们想想,即便对方真的是一个美女,却也会拉大便,是不是会觉得没有那么渴望去靠近对方呢?
也许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根本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美女也拉会大便的。客观冷静地认识一个人是很重要的。
穷人与富豪、丑女与美人、幸与不幸、真实与虚伪,无论生活继续抑或断绝,人的一生都包含了这一切;无论是浑身泥污,还是穿着看不见一丝皱褶的丝绸长裙,生命都是美丽的。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在变得越来越“佛系”,不过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世上一切都要看缘分。照理说,活过漫长的人生,上了学,也读了书,人应该变得越来越聪明理智才对。可是活得越长,我就越倾向于毫无逻辑的“一切全看缘分”,着实羞愧不已。
这也是我的真实写照。

尽管洋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必一直努力,但从这本书的故事中,我看见了她极为幽默清晰的思维以及达观随心的态度,让我发自肺腑地相信——
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努力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