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的驚奇 (讀后兼攻略)
注:天蝎小猪于本文亦有贡献
台灣最近的日係推理小説出版,在一段時間之内同類型作品的出版頗爲密集,這一現狀起初可視作甜蜜的痛苦,但長此以往,卻多少有甜得倒胃口膩牙之憂,這樣的狀態究竟是否合適是值得商榷的。内地的出版發行近來動作不小,但是是否會像台灣一樣陷入從當初的無書可看到書多到不想看的怪圈,是值得警醒的。
在這樣的狀態下,新興寫手的質素如何,成名作傢的創新力怎樣,是有一點看推理小説看到想吐的讀者最爲關注的。
當各種各樣的模式都已見過且不再新鮮,興奮感的來臨愈來愈顯稀缺,消失得也越來越快。
在這樣的情境下,道尾秀介像一品強勁毒品,讓對於各式推理小説的閲讀體驗顯得麻木的神經大大的HIGH了一下。
台灣方面關於日係推理小説的譯介,我其實並不關注。但是道尾秀介的名字倒曾聽説,只是未曾敢有很大的期待罷了。
從素未謀面到爛熟於胸要花多久,在小説閲讀中也許只是四五部作品的事情(當然不斷嘗試創新風格丕變的作家除外),而第一部作品如果無法給讀者強烈的印象,那麽其後的作品大概也很難和你有緣。
就像許許多多其它我所喜歡或者曾經喜歡過的推理作家,道尾秀介的中譯本初亮相是光彩燿人的。
比較麻煩的是,這部作品的奇趣在閲讀前不可以多說,甚至連獨步文化採用的佳多山大地的縂導讀都最好跳過。否則閲讀中一次次的震撼會減輕不少(是的,這部小説的某些部分當得起「震撼」這個越來越少來臨的詞彙)
作品的前一百多頁不安感很強,時常有些令人費解的語句,似乎隱藏了很多陷阱,仿佛這又是一部敍述性詭計類的小説,(當然這部作品也是含有敍述性詭計的要素但並非重點),但看完全書卻會發現小説整體而言雖然有不公平的敍述陷阱在,但是就整體而言,卻是屬於本格類的。
黑色小説的風格有點近似乙一,當然在情節構架上要複雜得多,事件的真實背景也是通過邏輯性很強、層層推進的解謎得出。與乙一的作品相比,《向日葵不開的夏天》的本格味要強得多。應該算是和《舘》系列風格比較接近的作品。
雖然是黑色小説,作品涉及了校園霸淩、虐殺動物、毀屍、戀童癖、育兒放棄等主題,但作品中作者替那些問題角色找到了帶來問題的社會成因,這些社會成因並非十分深邃幽暗的心理問題。如果要將乙一的黑色小説與我孫子武丸的《殺戮之病》中的角色比喻成内心已經完全腐坏變質沒有救的,那麽《向日葵》裡的不正常角色大概只能算患了很嚴重的疾病。
讀之前就不多說了,以下是寫給讀過卻可能存疑的讀者看的。
作品中隱含未開要靠讀者自己體會的伏筆很多,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讀兩遍。
以下部分有劇泄,未讀勿入
一, 關於楔子及尾聲的問題
這個問題閲讀的時候沒有太留意,和天蠍小豬討論后,時序是這樣的: 正文的十章 是順序 然後是尾聲 最後是楔子的内容。楔子中道夫保留的妹妹的遺骨是蜥蜴的肢體,因爲正文最後告白了美加是死嬰,所以活到三嵗的蜥蜴是道夫自認為轉世后的美加(關於認知障礙的部分下面說明),在尾聲中點明了道夫和蜥蜴在火災中被扔出窗外被保全了性命,所以楔子中的時序應該在尾聲之後。
另一個有暗示的細節是尾聲中出現了葬禮,還有道夫被親戚領養的細節,暗示父母葬身在火災中,尾聲中與父母的對話可以認爲是道夫與認爲輪回轉世的父母的昆蟲的對話。
二, 關於輪回轉世是認知障礙
在道夫和泰造的對話中,三色貓成了所婆婆的轉世,蜥蜴成了美加的轉世,花變成了死于車禍的小女孩的轉世,這三個意外突如其來,震撼的效果無以復加,成了全書中最具敍述性詭計味道的亮彩。不過,這和蜘蛛是S的轉世 龜馬是泰造死後的轉世一樣,都是道夫幻想的產物。只不過因爲泰造本人深信轉世一說,所以被殺前對於道夫的話未有任何置疑。
無論是和蜘蛛(S)、三色貓(所婆婆)、蜥蜴(美如)、龜馬(泰造)的對話都是道夫自己的想象而不是奇幻情節的設置,是屬於認知障礙下的自言自語。
因此,之前所有蜘蛛(S)和道夫探討案情的細節都是道夫自欺欺人的,也可以視作是受《姑獲鳥之夏》(哈哈,本書的名字也是XXXX之夏)中假想現實的影響,忘記了不該忘記的(教唆他人自殺),杜撰了欺騙自己的謊言(變成蜥蜴的S說自己是被殺而非自殺的)
之後仿佛少年偵探團一樣的三人(一人兩蟲)探案則完全可視爲是道夫自說自話的發神經(有沒有想到《ZOO》里尋找殺死女友的兇手的那個男孩呢?)。
不過和龜馬(老爺爺=泰造的轉世)對話部分的最後道夫意識到了自己的認知障礙,老爺爺說「這樣好嗎?」「這樣真的好嗎?」的時候,道夫說「不好」,然後就只能找尋唯一的辦法,燒毀房屋——自殺,因爲轉世為蟲已經不是一種可能性,而是支撐他活下去的信仰了,信仰破滅了,世界崩塌了,自己也只能毀滅。(很明顯,也是受到了姑獲鳥的影響)
只不過和姑獲鳥的京極堂驅魔比起來,道夫的魔是自己和母親驅走的。
除了母親之外,沒有外界任何人有明示或暗示道夫是活在認知障礙中的。
那麽母親對道夫的暗示出現在作品中的哪裏呢?
我認爲母親並沒有對於道夫有過暗示,如果有是給讀者的,對於道夫而言只有明示,只不過道夫把自己封閉了,故意忽視了那句。
還記得那句「你這個%&*$」嗎,這句話在道夫的媽媽接到電話說S死了時就已經說出來了(P58頁),可以肯定省略號的話不會是騙人精之類的,因爲前面媽媽已經明説道夫騙人。這句話在後來道夫放煙花燒屋子的時候媽媽又聲嘶力竭的說了,可以大膽的預測,應該是「你這個神經病」或者「你這個妄想白癡之類」的,道夫的潛意識裡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將之封閉了,但是隨著記憶慢慢的恢復,對於自己的認知障礙也越來越清醒。
由於道夫的第一次認知障礙應該是在妹妹因爲自己的想讓母親有一個驚喜而死,道夫無法接受是自己導致妹妹死亡的事實,所以產生了妹妹轉世為蜥蜴的現實感,關於妹妹一出生時就死了,這一部分的記憶應該是存在于道夫腦中的,只是道夫沒有在作品中表述出來,並非是遺忘了,而是作者以之起到誤導讀者讓讀者以爲作品中三嵗的妹妹是人的作用。
至於由於隨口的一句話導致S自殺,帶來的不能接受的震撼感,導致認知障礙再次發作,將蜘蛛視作轉世的S,這個時候問題更嚴重了,連S是怎麽死的都忘記了,增添了一段S表述的自己是被岩村殺害的記憶(通過S的口說出來),關於S口中「爲什麽被殺的原因現在還不想說」這一句話的理解,可以視作是道夫對於岩村的戀童癖有所知悉,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岩村殺害S的理由,通過這個理由來説服自己S是被殺的,這個時候道夫似乎是人格分裂的。(當然人格分裂應該不會出現自己分飾兩角對話互相説服的情況,所以只能說是似乎人格分裂)
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道夫問S(其實是自己)的是岩村爲什麽殺S,可以視作自己還沒有找到岩村殺S的理由,不過慢慢的總會找到「合適的」S被殺的理由。道夫首先勸説自己認定S是他殺的,然後開始找尋符合的對象和動機。當然這些都是潛意識裡完成的。只要能證明S是他殺的,那麽自己也就脫罪了。
但是隨著後來記憶漸漸被喚醒,自欺的效果越來越開始失效。第九章是個關鍵的轉折,請注意第九章第三百十八頁道夫與泰造第一次的對談,談話時泰造説道殺死所婆婆的兇手可能是模仿他的折斷動物雙腿的細節,就是「模仿」這兩個字提醒了道夫同樣可以將S之死模仿成泰造所殺。因此,道夫並不是完全恢復記憶后才設計殺泰造,而是有了可以嫁禍於人的方法后,去除了認知障礙的必要——問題既然有辦法解決,就不用騙自己S是被殺的了。
尋找嫁禍的對象和動機的行爲與認知障礙的破除是同時進行的。
和泰造對談后,道夫就去S家尋找肥皂了,見第九章之《肥皂》小節,尋找肥皂意味著徹底將證明道夫自殺的證據泯滅,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還沒有回家和蜘蛛對談並將之殺死之前)
道夫的認知障礙已經完全破除了,回到家,對S說「不要再騗我,不要再騗我」,其實是自己對自己說不能再自欺了。這個時候,S是自殺的記憶完全可以接受了(不必再騗自己說S是被殺的),因此蜘蛛只是蜘蛛了,不需要S轉世成蜘蛛的假想了。
不過殺死泰造以後,又發生了認知障礙,將龜馬認爲是泰造轉世,並且讓龜馬不記得自己是被道夫所殺而是自殺的,並且龜馬認爲自己殺了S也是道夫封鎖了自己的記憶,就如同蜘蛛出現時一樣。
不過由於警方完全按照道夫的設計進行判斷,所以這次的障礙持續時間並不長。道夫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認知障礙,並且覺得老是這樣是不行的,所以要毀滅自己。
不過後來當父母因爲他被燒死,這樣的障礙又再次出現了。
可以說從一開始妹妹的死,到後來S的死、泰造的死、父母的死每次出現認知障礙其實都是逃避自身責任帶來的内疚心情的習慣手段。
三, 某一些敍述性詭計
作品裡敍述性詭計和認知障礙本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某一些認知障礙起到的效果是敍述性詭計,比如因爲認知障礙帶來敍述性詭計效果的讓讀者將蜥蜴當成妹妹,從第一章在學校裡道夫在紙上畫蜥蜴,到帶著妹妹去岩村家,岩村發現了妹妹卻沒有與之交談,到將蜘蛛放到妹妹嘴裏的細節都有暗示妹妹不是人。
可是由於母親又是給妹妹買食物又是買衣服,讓人感到不協調感。直到最後在母親眼裏妹妹就是那個娃娃的部分才能夠解釋通。很厲害的敍述性詭計誕生了。
因此在道夫的眼裡母親是精神病人,母親的眼中道夫不正常。
可能還有一些敍述性詭計伏筆的部分,不過不是重點也就不一一探究了。
四,三位一體的本格味
設置認知障礙並非爲了嘩衆取寵,而是這樣的設置讓道夫即充當兇手又充當偵探與華生,通過認知障礙,得以讓自己與另一個自己攜手破案,當水落石出之時,兇手又指向了自己,在推理小説中可謂三位一體的罕見之作。
其實,《向日葵不開的夏天》的強悍在於並非爲了單純追求敍述性詭計的震撼度(其實個人決得把昆蟲誤導為人並不比年齡性別身份的誤導強悍多少),而在於,本作的設計其實是極本格的,也許不算很公平,但是類似《姑獲鳥》中腦科學的説明,由於人腦和心智本來就是千奇百怪的,對於特異個體而言,出現本作的情況其實在這個個體身上是可以說公平的,至於這種多少離現實比較遠的構想,讀者是否喜歡,就是我不敢說的了。不過本格推理小説本來就很脫離實際不是嗎?又何必來挑這樣的刺呢?更何況本書的解謎部分的解答還是十分嚴謹的不是嗎?
台灣最近的日係推理小説出版,在一段時間之内同類型作品的出版頗爲密集,這一現狀起初可視作甜蜜的痛苦,但長此以往,卻多少有甜得倒胃口膩牙之憂,這樣的狀態究竟是否合適是值得商榷的。内地的出版發行近來動作不小,但是是否會像台灣一樣陷入從當初的無書可看到書多到不想看的怪圈,是值得警醒的。
在這樣的狀態下,新興寫手的質素如何,成名作傢的創新力怎樣,是有一點看推理小説看到想吐的讀者最爲關注的。
當各種各樣的模式都已見過且不再新鮮,興奮感的來臨愈來愈顯稀缺,消失得也越來越快。
在這樣的情境下,道尾秀介像一品強勁毒品,讓對於各式推理小説的閲讀體驗顯得麻木的神經大大的HIGH了一下。
台灣方面關於日係推理小説的譯介,我其實並不關注。但是道尾秀介的名字倒曾聽説,只是未曾敢有很大的期待罷了。
從素未謀面到爛熟於胸要花多久,在小説閲讀中也許只是四五部作品的事情(當然不斷嘗試創新風格丕變的作家除外),而第一部作品如果無法給讀者強烈的印象,那麽其後的作品大概也很難和你有緣。
就像許許多多其它我所喜歡或者曾經喜歡過的推理作家,道尾秀介的中譯本初亮相是光彩燿人的。
比較麻煩的是,這部作品的奇趣在閲讀前不可以多說,甚至連獨步文化採用的佳多山大地的縂導讀都最好跳過。否則閲讀中一次次的震撼會減輕不少(是的,這部小説的某些部分當得起「震撼」這個越來越少來臨的詞彙)
作品的前一百多頁不安感很強,時常有些令人費解的語句,似乎隱藏了很多陷阱,仿佛這又是一部敍述性詭計類的小説,(當然這部作品也是含有敍述性詭計的要素但並非重點),但看完全書卻會發現小説整體而言雖然有不公平的敍述陷阱在,但是就整體而言,卻是屬於本格類的。
黑色小説的風格有點近似乙一,當然在情節構架上要複雜得多,事件的真實背景也是通過邏輯性很強、層層推進的解謎得出。與乙一的作品相比,《向日葵不開的夏天》的本格味要強得多。應該算是和《舘》系列風格比較接近的作品。
雖然是黑色小説,作品涉及了校園霸淩、虐殺動物、毀屍、戀童癖、育兒放棄等主題,但作品中作者替那些問題角色找到了帶來問題的社會成因,這些社會成因並非十分深邃幽暗的心理問題。如果要將乙一的黑色小説與我孫子武丸的《殺戮之病》中的角色比喻成内心已經完全腐坏變質沒有救的,那麽《向日葵》裡的不正常角色大概只能算患了很嚴重的疾病。
讀之前就不多說了,以下是寫給讀過卻可能存疑的讀者看的。
作品中隱含未開要靠讀者自己體會的伏筆很多,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讀兩遍。
以下部分有劇泄,未讀勿入
一, 關於楔子及尾聲的問題
這個問題閲讀的時候沒有太留意,和天蠍小豬討論后,時序是這樣的: 正文的十章 是順序 然後是尾聲 最後是楔子的内容。楔子中道夫保留的妹妹的遺骨是蜥蜴的肢體,因爲正文最後告白了美加是死嬰,所以活到三嵗的蜥蜴是道夫自認為轉世后的美加(關於認知障礙的部分下面說明),在尾聲中點明了道夫和蜥蜴在火災中被扔出窗外被保全了性命,所以楔子中的時序應該在尾聲之後。
另一個有暗示的細節是尾聲中出現了葬禮,還有道夫被親戚領養的細節,暗示父母葬身在火災中,尾聲中與父母的對話可以認爲是道夫與認爲輪回轉世的父母的昆蟲的對話。
二, 關於輪回轉世是認知障礙
在道夫和泰造的對話中,三色貓成了所婆婆的轉世,蜥蜴成了美加的轉世,花變成了死于車禍的小女孩的轉世,這三個意外突如其來,震撼的效果無以復加,成了全書中最具敍述性詭計味道的亮彩。不過,這和蜘蛛是S的轉世 龜馬是泰造死後的轉世一樣,都是道夫幻想的產物。只不過因爲泰造本人深信轉世一說,所以被殺前對於道夫的話未有任何置疑。
無論是和蜘蛛(S)、三色貓(所婆婆)、蜥蜴(美如)、龜馬(泰造)的對話都是道夫自己的想象而不是奇幻情節的設置,是屬於認知障礙下的自言自語。
因此,之前所有蜘蛛(S)和道夫探討案情的細節都是道夫自欺欺人的,也可以視作是受《姑獲鳥之夏》(哈哈,本書的名字也是XXXX之夏)中假想現實的影響,忘記了不該忘記的(教唆他人自殺),杜撰了欺騙自己的謊言(變成蜥蜴的S說自己是被殺而非自殺的)
之後仿佛少年偵探團一樣的三人(一人兩蟲)探案則完全可視爲是道夫自說自話的發神經(有沒有想到《ZOO》里尋找殺死女友的兇手的那個男孩呢?)。
不過和龜馬(老爺爺=泰造的轉世)對話部分的最後道夫意識到了自己的認知障礙,老爺爺說「這樣好嗎?」「這樣真的好嗎?」的時候,道夫說「不好」,然後就只能找尋唯一的辦法,燒毀房屋——自殺,因爲轉世為蟲已經不是一種可能性,而是支撐他活下去的信仰了,信仰破滅了,世界崩塌了,自己也只能毀滅。(很明顯,也是受到了姑獲鳥的影響)
只不過和姑獲鳥的京極堂驅魔比起來,道夫的魔是自己和母親驅走的。
除了母親之外,沒有外界任何人有明示或暗示道夫是活在認知障礙中的。
那麽母親對道夫的暗示出現在作品中的哪裏呢?
我認爲母親並沒有對於道夫有過暗示,如果有是給讀者的,對於道夫而言只有明示,只不過道夫把自己封閉了,故意忽視了那句。
還記得那句「你這個%&*$」嗎,這句話在道夫的媽媽接到電話說S死了時就已經說出來了(P58頁),可以肯定省略號的話不會是騙人精之類的,因爲前面媽媽已經明説道夫騙人。這句話在後來道夫放煙花燒屋子的時候媽媽又聲嘶力竭的說了,可以大膽的預測,應該是「你這個神經病」或者「你這個妄想白癡之類」的,道夫的潛意識裡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將之封閉了,但是隨著記憶慢慢的恢復,對於自己的認知障礙也越來越清醒。
由於道夫的第一次認知障礙應該是在妹妹因爲自己的想讓母親有一個驚喜而死,道夫無法接受是自己導致妹妹死亡的事實,所以產生了妹妹轉世為蜥蜴的現實感,關於妹妹一出生時就死了,這一部分的記憶應該是存在于道夫腦中的,只是道夫沒有在作品中表述出來,並非是遺忘了,而是作者以之起到誤導讀者讓讀者以爲作品中三嵗的妹妹是人的作用。
至於由於隨口的一句話導致S自殺,帶來的不能接受的震撼感,導致認知障礙再次發作,將蜘蛛視作轉世的S,這個時候問題更嚴重了,連S是怎麽死的都忘記了,增添了一段S表述的自己是被岩村殺害的記憶(通過S的口說出來),關於S口中「爲什麽被殺的原因現在還不想說」這一句話的理解,可以視作是道夫對於岩村的戀童癖有所知悉,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岩村殺害S的理由,通過這個理由來説服自己S是被殺的,這個時候道夫似乎是人格分裂的。(當然人格分裂應該不會出現自己分飾兩角對話互相説服的情況,所以只能說是似乎人格分裂)
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道夫問S(其實是自己)的是岩村爲什麽殺S,可以視作自己還沒有找到岩村殺S的理由,不過慢慢的總會找到「合適的」S被殺的理由。道夫首先勸説自己認定S是他殺的,然後開始找尋符合的對象和動機。當然這些都是潛意識裡完成的。只要能證明S是他殺的,那麽自己也就脫罪了。
但是隨著後來記憶漸漸被喚醒,自欺的效果越來越開始失效。第九章是個關鍵的轉折,請注意第九章第三百十八頁道夫與泰造第一次的對談,談話時泰造説道殺死所婆婆的兇手可能是模仿他的折斷動物雙腿的細節,就是「模仿」這兩個字提醒了道夫同樣可以將S之死模仿成泰造所殺。因此,道夫並不是完全恢復記憶后才設計殺泰造,而是有了可以嫁禍於人的方法后,去除了認知障礙的必要——問題既然有辦法解決,就不用騙自己S是被殺的了。
尋找嫁禍的對象和動機的行爲與認知障礙的破除是同時進行的。
和泰造對談后,道夫就去S家尋找肥皂了,見第九章之《肥皂》小節,尋找肥皂意味著徹底將證明道夫自殺的證據泯滅,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還沒有回家和蜘蛛對談並將之殺死之前)
道夫的認知障礙已經完全破除了,回到家,對S說「不要再騗我,不要再騗我」,其實是自己對自己說不能再自欺了。這個時候,S是自殺的記憶完全可以接受了(不必再騗自己說S是被殺的),因此蜘蛛只是蜘蛛了,不需要S轉世成蜘蛛的假想了。
不過殺死泰造以後,又發生了認知障礙,將龜馬認爲是泰造轉世,並且讓龜馬不記得自己是被道夫所殺而是自殺的,並且龜馬認爲自己殺了S也是道夫封鎖了自己的記憶,就如同蜘蛛出現時一樣。
不過由於警方完全按照道夫的設計進行判斷,所以這次的障礙持續時間並不長。道夫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認知障礙,並且覺得老是這樣是不行的,所以要毀滅自己。
不過後來當父母因爲他被燒死,這樣的障礙又再次出現了。
可以說從一開始妹妹的死,到後來S的死、泰造的死、父母的死每次出現認知障礙其實都是逃避自身責任帶來的内疚心情的習慣手段。
三, 某一些敍述性詭計
作品裡敍述性詭計和認知障礙本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某一些認知障礙起到的效果是敍述性詭計,比如因爲認知障礙帶來敍述性詭計效果的讓讀者將蜥蜴當成妹妹,從第一章在學校裡道夫在紙上畫蜥蜴,到帶著妹妹去岩村家,岩村發現了妹妹卻沒有與之交談,到將蜘蛛放到妹妹嘴裏的細節都有暗示妹妹不是人。
可是由於母親又是給妹妹買食物又是買衣服,讓人感到不協調感。直到最後在母親眼裏妹妹就是那個娃娃的部分才能夠解釋通。很厲害的敍述性詭計誕生了。
因此在道夫的眼裡母親是精神病人,母親的眼中道夫不正常。
可能還有一些敍述性詭計伏筆的部分,不過不是重點也就不一一探究了。
四,三位一體的本格味
設置認知障礙並非爲了嘩衆取寵,而是這樣的設置讓道夫即充當兇手又充當偵探與華生,通過認知障礙,得以讓自己與另一個自己攜手破案,當水落石出之時,兇手又指向了自己,在推理小説中可謂三位一體的罕見之作。
其實,《向日葵不開的夏天》的強悍在於並非爲了單純追求敍述性詭計的震撼度(其實個人決得把昆蟲誤導為人並不比年齡性別身份的誤導強悍多少),而在於,本作的設計其實是極本格的,也許不算很公平,但是類似《姑獲鳥》中腦科學的説明,由於人腦和心智本來就是千奇百怪的,對於特異個體而言,出現本作的情況其實在這個個體身上是可以說公平的,至於這種多少離現實比較遠的構想,讀者是否喜歡,就是我不敢說的了。不過本格推理小説本來就很脫離實際不是嗎?又何必來挑這樣的刺呢?更何況本書的解謎部分的解答還是十分嚴謹的不是嗎?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