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其短》

钟叔河先生是久负盛名的出版家,他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策划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周作人作品系列、曾国藩作品系列图书在读书界影响深远。余生也晚,至今只买过和读过钟先生所编的《曾国藩教子书》、《曾国藩与弟书》和几本周作人文集。去冬与艺峰兄网上闲聊,他向我推荐钟叔河编写的两本书:《念楼学短》和《学其短》,说“均是短短的古文,很有滋味”。我于是上网查看,见两书装祯朴素淡雅,品相颇佳,封面书名题字不知是否出自钟先生之手,漂亮得很,我看着竟觉得很有知堂老人的韵味。惜乎网上已告缺货,而我又所处僻远,一时难以罗致,为之怅然。
今春入城访友,照例与文华兄到书店闲逛,在中大附近的学而优书店二楼发现了这本《学其短》,大喜过望,连忙抽出来翻看,果然是端庄雅致,随即购下。
关于此书,钟叔河先生在《自序》中说,“这本书和两年前出版的《念楼学短》里的文章,本来都是为我自己外孙女儿而写的”。他从古典精籍中找来几百篇百字以内的短文,说 “谁若是想读点古文,拿了这几百篇去读,相信不会太失望。还在学语文的同学,将其作为课外读物,对于提高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胆地说一句,也多少会有一些帮助”,钟先生说他的主要兴趣不在今译,“而是读之有感,想做点自己的文章。这几百篇,与其说是我译述的原文,不如说是我作文的由头。虽说不敢‘借题发挥’,但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垒块,大概也还属‘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的范围吧”。书的格式是每目之下是选文———古人的百字短文;然后是“念楼读”,即相当于古文今译;然后是“念楼曰”,即钟先生之短论随感。
昨夜睡前,拿出此书,读它几页,甚觉有味。钟先生之短文有思想,有内容,文笔冲淡平和,尤其是“念楼曰”部分,闲闲着墨,神气自足,绵里藏针而又一针见血,简直妙不可言,写得最是精到。现摘录几篇,略去相当于古文今译的“念楼读”部分,与诸君分享:
《白氏女奴》,选自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乐天侍儿》,“世言白乐天侍儿唯小蛮、樊素二人。予读集中《小庭亦有月》一篇云: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自注曰:菱、谷、紫、红,皆小臧获名。若然,则经紫二绡皆女奴也。” 钟先生在“念楼曰”写道,“白居易还有更多的女人,请看他《失婢》诗:笼鸟无常主,风花不恋枝;今宵在何处,唯有月明知。这也不是同服务员、机要秘书那样的关系啊。毛泽东喜读《容斋随笔》,据说作了不少批注。不知他对这一条批过没有?又是怎么批的呢?”
《不油里面》,选自宋张端义《贵耳录》,“嘉泰末年,平原公恃有扶日之功,凡事自作威福,政事皆不由内出。会内宴,伶人王公瑾曰:今日正如客人卖伞,不油里面。” 钟先生的“念楼曰”说,“戏子做戏时,以滑稽谐谑的方式,对朝政或时事进行讽刺嘲笑,无论其用意是讽谏君王,还是取悦观众,都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事情,也是尽心演艺的一种表现。若太史公所说之优孟、优旃,即称伟大的戏子亦无不可,当然两千多年来也只有那么几位。后来做戏的全成了艺术家,却都只会歌颂‘舜日尧天’了。”
《中秋有感》,选自清龚炜《巢林笔谈》,“今夕是中秋节矣。病侵强岁,闲过清明,功名之士,所为短气。不佞缘以藏拙,亦自不恶。但檐漏泠泠,月光隐翳,绝无佳景。一生不知几度此节,似此便可扣除”。“念楼曰”云,“人生苦短,一年中有数的几个有点情趣差堪玩味的日子,如果又因为甚么缘故白白糟践掉了,例如中秋无月,重阳遇雨,的确是憾事。但也得对文化生活有理解有追求的人才会有此感觉,专门等通知开会的老同志殆未足以语此,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幸福。”
《空想山林》,选自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常思遍游名山水,而阻于无事之忙,限于不足之力。今老矣,虚愿难酬矣。披览名人图画,恍然置身其中,亦可少补游屐未至”。“念楼曰”云,“老来作此语,是潇洒,亦是可怜。莫说今人不及古人,似此等处,毕竟今人胜古人多矣。但今人中也有像我这样不会享福的。如今旅游成风,我却是很少出游的一个。说忙吧,离休后应该不忙了。说穷罢,公费旅游也可以享受。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名山水已非清净场,旅游更成了上歌厅赶晚会,闲散之乐已经很少。其次则是同游者全是‘老干’,原来的政治水平高,现在则喜跳舞打麻将,而我此二者都不沾边,混迹其中便成了异类,浑身不自在,于是只好‘弃权’”。
得此闲书,灯下细读,既长见识,复可遣闲,大是乐事,亦是福分。
2008年5月4日
今春入城访友,照例与文华兄到书店闲逛,在中大附近的学而优书店二楼发现了这本《学其短》,大喜过望,连忙抽出来翻看,果然是端庄雅致,随即购下。
关于此书,钟叔河先生在《自序》中说,“这本书和两年前出版的《念楼学短》里的文章,本来都是为我自己外孙女儿而写的”。他从古典精籍中找来几百篇百字以内的短文,说 “谁若是想读点古文,拿了这几百篇去读,相信不会太失望。还在学语文的同学,将其作为课外读物,对于提高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胆地说一句,也多少会有一些帮助”,钟先生说他的主要兴趣不在今译,“而是读之有感,想做点自己的文章。这几百篇,与其说是我译述的原文,不如说是我作文的由头。虽说不敢‘借题发挥’,但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垒块,大概也还属‘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的范围吧”。书的格式是每目之下是选文———古人的百字短文;然后是“念楼读”,即相当于古文今译;然后是“念楼曰”,即钟先生之短论随感。
昨夜睡前,拿出此书,读它几页,甚觉有味。钟先生之短文有思想,有内容,文笔冲淡平和,尤其是“念楼曰”部分,闲闲着墨,神气自足,绵里藏针而又一针见血,简直妙不可言,写得最是精到。现摘录几篇,略去相当于古文今译的“念楼读”部分,与诸君分享:
《白氏女奴》,选自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乐天侍儿》,“世言白乐天侍儿唯小蛮、樊素二人。予读集中《小庭亦有月》一篇云: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自注曰:菱、谷、紫、红,皆小臧获名。若然,则经紫二绡皆女奴也。” 钟先生在“念楼曰”写道,“白居易还有更多的女人,请看他《失婢》诗:笼鸟无常主,风花不恋枝;今宵在何处,唯有月明知。这也不是同服务员、机要秘书那样的关系啊。毛泽东喜读《容斋随笔》,据说作了不少批注。不知他对这一条批过没有?又是怎么批的呢?”
《不油里面》,选自宋张端义《贵耳录》,“嘉泰末年,平原公恃有扶日之功,凡事自作威福,政事皆不由内出。会内宴,伶人王公瑾曰:今日正如客人卖伞,不油里面。” 钟先生的“念楼曰”说,“戏子做戏时,以滑稽谐谑的方式,对朝政或时事进行讽刺嘲笑,无论其用意是讽谏君王,还是取悦观众,都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事情,也是尽心演艺的一种表现。若太史公所说之优孟、优旃,即称伟大的戏子亦无不可,当然两千多年来也只有那么几位。后来做戏的全成了艺术家,却都只会歌颂‘舜日尧天’了。”
《中秋有感》,选自清龚炜《巢林笔谈》,“今夕是中秋节矣。病侵强岁,闲过清明,功名之士,所为短气。不佞缘以藏拙,亦自不恶。但檐漏泠泠,月光隐翳,绝无佳景。一生不知几度此节,似此便可扣除”。“念楼曰”云,“人生苦短,一年中有数的几个有点情趣差堪玩味的日子,如果又因为甚么缘故白白糟践掉了,例如中秋无月,重阳遇雨,的确是憾事。但也得对文化生活有理解有追求的人才会有此感觉,专门等通知开会的老同志殆未足以语此,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幸福。”
《空想山林》,选自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常思遍游名山水,而阻于无事之忙,限于不足之力。今老矣,虚愿难酬矣。披览名人图画,恍然置身其中,亦可少补游屐未至”。“念楼曰”云,“老来作此语,是潇洒,亦是可怜。莫说今人不及古人,似此等处,毕竟今人胜古人多矣。但今人中也有像我这样不会享福的。如今旅游成风,我却是很少出游的一个。说忙吧,离休后应该不忙了。说穷罢,公费旅游也可以享受。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名山水已非清净场,旅游更成了上歌厅赶晚会,闲散之乐已经很少。其次则是同游者全是‘老干’,原来的政治水平高,现在则喜跳舞打麻将,而我此二者都不沾边,混迹其中便成了异类,浑身不自在,于是只好‘弃权’”。
得此闲书,灯下细读,既长见识,复可遣闲,大是乐事,亦是福分。
2008年5月4日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