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海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加利西亚地区像西班牙伸向大西洋的一只触手,相比这个国家的其他部分,这里的海岸更漫长曲折,锯齿、碎叶般的海岸形状注定这里会是人类海洋活动的复杂战线。不过,可能许多人甚至当地人都未曾想到,这里最终会复杂成欧洲毒品的主要中转站,牵动大西洋两岸。
西班牙作家纳乔·卡雷特罗在《可卡因海岸》一书详细叙述了加利西亚的演变史,揭开这片海岸如何从当地人引以为傲的致富天堂,到喜忧参半的五味人间,再到令人愤怒和担心的死亡乱区。
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充斥死亡、仇恨、腐败等黑色故事不同,加利西亚最初的故事只是灰色。之所以不说它是白色,是因为这里的人除了像大部分海边居民一样单纯捕鱼或者贩运货物,靠海吃海,还会利用容易搁浅船只的地形劫掠过往的船。他们有时静待船只失事,有时则主动出击,从中获取财富。
加利西亚人对此见怪不怪,因为大家都可以从中分一杯羹。这似乎也孕育了当地人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气氛。而在现实中,加利西亚地区与葡萄牙边界区域长期的模糊状态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游走的条件。西班牙在内战及佛朗哥统治时期经济远落后于邻国葡萄牙,所以,从葡萄牙走私各类紧缺的商品入境就成为当地人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增收手段。他们对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走私者身份毫不掩饰,甚至颇为自豪。而这时,加利西亚海岸的热门走私品已悄悄转变为烟草。
不过,这似乎也预示着走私品性质的变化趋势——从原先满足生存的物资到丰富生活的产品,再渐渐转变为对人无用但有害的事物。走私的货物变为烟草是危险的信号,很快,走私贩子在监狱里与来自哥伦比亚的毒贩相遇了。走私生意的内容从烟草很快转向了毒品。加利西亚海岸的黑色时代来临了。
开始时,走私的毒品主要是大麻,之后很快转换成了可卡因。可卡因带来的高额利润吸引了绝大多数走私者的注意,他们开始用渔船夹带和快艇偷运打包成型的可卡因,运量以吨为单位计算。西班牙当局最初一无所知,而后踉跄地追捕拦截,但始终无法有效打击毒品走私,一方面因为当地人对走私还残存着往日的骄傲和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则因为毒贩利用赚取的巨额财富收买当地居民和政客。所以,毒贩们形成了家族集团,并逐渐膨胀起来。
官方起初对毒品肆虐的情况抱着吹着口哨望天的态度,但因为毒品引发越来越多的暴力和死亡事件,民间受毒品侵害家庭越来越积极呼吁和抵制毒贩恶行,所以,他们也不得不坚定了打击的决心。而此时的毒品集团已尾大不掉,并且与大西洋彼岸的哥伦比亚毒品集团有千丝万缕关系,加利西亚官方陷入了与毒贩的长久战争,不断在抓捕、释放、再抓捕、再释放的循环中。可以说,这一局面是加利西亚民众和政府自己长期漠视和放任共同造成的,而要想铲除已形成气候乃至文化的毒品环境,也同样需要长期谋划与治理。
目前,加利西亚地区打击贩毒和走私毒品依靠着多股力量:一是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主动拦截和出击,在可疑的落货点监视、检查渔船和快艇;二是依靠线人披露的信息,一步步寻找毒贩集团的漏洞;三是利用各集团的内讧以及它们之间的火并暴露出的裂痕,楔入其中,拔除卷入的关键人物;四是借助民众对于毒品、毒贩的仇恨所带来的加利西亚大环境的改变,铺平常态化打击的道路。
尽管犯罪分子们已无法再像往日那样明目张胆地进行毒品走私和贸易,但本书作者纳乔·卡雷特罗对这片已被染成黑色的海岸回归宁静并不抱乐观态度。旧毒贩时常漏网或死灰复燃,新毒贩不断涌现,填补空白,这让他的笔触也变得悲观,但他同样也很现实——坚持披露这片黑色海岸的状况,至少不让人们对之视而不见或闻所未闻。为了达成这一朴素的目标,作者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是如此惊人,以至于西班牙国家法院曾试图禁止本书出版。这可能就是纪实作者脚踏最后战线所爆发出战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