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开后,我们仍是玛嘉烈与大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起初是在微博上看到WE Press Online Shop 新書介紹的一段话,让我决定下单拜读。
“瑪嘉烈和大衛現在已經不是情侶,但做不成戀人,也可以做朋友。
做了朋友之後,他們恢復了聯繫,更會定期見面,聊一聊大家的生活、周遭的事情。做情侶時和那個人朝夕相對,唯一會深談的課題都是圍繞彼此關係,你愛我幾多?你愛我甚麼?你還愛不愛我?兩個人以外的世界仿似不重要也不存在;現在可以和大衛談的比任何人都多,課題也比以前有趣。“
结果从三月下单到最后拿到书,中间波折不想再说,官方审核太久被退回,很好奇一本男女对谈录有啥好在意的,不过现在读完之后已完全理解。最后,还是通过澳门的师弟带回另外一本。
~~~~~~~~~~~~~~~~~~~~~~~~~~~~~~~~~~~~~~~~~~~~~~~~~~~~~~~~~~~~~~~~~~~~~~~~~~
【爱情的灰烬】
分手后是否还能做朋友?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阅读。
和自己预想的答案相近,可以。
但,一定不会再似从前,也不会和其他类型的朋友等同,因那所谓爱情灰烬残存。
“他解釋不到自己這個行為,稱不上他還愛著瑪嘉烈,他知道她們是不會再在一起的,但為什麽知道她去約會,自己會有如此反應?大衛只知道,當他幻想瑪嘉烈再約會時的一舉一動,她會有一種安全感,好像他或者在自己眼底,縱使這是一個幻想。”
以上是为佐证之一。
以及那些“瑪嘉烈没有大衛的是…”和“大衛没有告诉瑪嘉烈的是…”
但他们是希望彼此幸福的,也或许随着时间的拉长,彼此沉入心海,记忆中再见。
不过,也有值得庆幸的一面,你又看到了一个相似又不同的他/她,甚至自己,人既是如此的复杂而多变呐。
你既然要爱一个人,那就要接受他变化的可能性,而此爱非彼爱。
【你我他“见政“】
没有想到书中有很多关于各种立场的谈话
既有男女思考之别,亦有价值观差异的体现
也和同时谈过相关的问题
或许是性格原因,我喜欢温和,抗拒激烈,每每读到玛嘉烈的各种坚持而略有抵触。
最初还需要对照性别符号去看某句话某个观点是来自大卫还是玛嘉烈,读到中部以后已经不需要再做区辩。
价值观一致重要吗?还是包容性更重要?
支持是需要以“暴“的代价来撑,还是有信仰而内心坚持即可。
抛开情侣身份,谈情说爱,却增加了许多深重话题
甚至有时像是在辩论,而很多次,大卫发觉她不会变化,而使用类似询问是否要续杯、或者继续点餐来转换话题。
事实上,这世界永不可能有一种观点或者长久地存在一种声音,你既站在自己的观点上,未必要推开所有与己不同的观点,当然,涉及个身利益之时又很难做到吧。
此外,书中些许缩写和标签并不理解,但可以获知的是,那一边的观点和所看到所经历的未必是我所知的,这就是世界,一双眼睛不可能看到所有真相,但通过书籍和不同渠道或许可以拓展视野,在深信与质疑中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不要过早判断,让时间给予更多校验与反馈。
最后,她选择了袁国是。
而这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
尽管看完了电视剧《绿豆》、《前度》,但南方舞厅的书这是第一本,快要读完这一本的时候,多抓鱼上预定的《丝丝》也到了,将以倒叙的方式再次浸入他们的故事。
2021.8.15
写于广州.战疫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