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传统

佛洛依德的核心思想:
在咨询中重现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角色扮演推动内部发展,内部形象会在心中发言,从而影响行为
内部和与他人的关系模式中再现童年
如果以计算机为例,婴儿计算机和成年人计算机的区别就是软件
信任和依恋的基础
婴儿吮吸手指被解释为无法分辨自我与非我,因为在婴儿看来手指和乳头并无二致
这种混淆反映在成年人身上就是投射:将属于自己的东西抛给他人,将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咎于他人。
全心全意铺在孩子上的妈妈会妨碍婴儿自体的成长,且容易还原婴儿的自私自利
既能包容婴儿的痛苦感受,也能逐步将更为广阔的世界呈现在孩子面前,最终循序渐进地影响到他们。今后他们纵然遍览世间善恶,也依然相信自己足以过上较好的生活。
自恋并不等同于自我为中心:
他们似乎只爱自己,但其实缺乏充足且强烈的自爱意识,因此无法向他人传达关心,也不知如何为自己的幸福着想。他们那些自负的高谈阔论常常标志着缺乏自信、脆弱和低自尊。
信任、依恋和探索密不可分:
一个人如果没有独自探究的体验,将一无所长,缺乏主见,鲜有贡献,终究只能成为他人的附庸。
裁员和失业都可能引起轻度抑郁,使个体的自我退缩至担心受怕和支离破碎的状态,且很难摆脱这样的困境。这不是“我的工作”被剥夺了这样简单,而意味着“我是谁”已逐渐被动摇。
权威和自主
个体若是能够处理好权威和自主这一主题背景下发生的问题,便能产生独立性,并因自我表达而带来愉悦感和创造力。也就是说独立性和自我表达密切相关,权威环境下自我表达很难。
为何许多成年人即使早已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却始终表现得好像父母还围绕在身边,仍然像童年时一样扮演着掌控者的角色?
什么是超我
就好像你内心有个严厉的父母管住了内心的小孩(Berne,1968)
童年经历的任何压抑都可能发展为成年后刻板的态度,导致难以自由地表达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感受,也不能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因为他们要取悦内部和外部的权威形象。
刻板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完美主义,情绪失控,强迫行为等都和自主和权威相关。
父母通过形成子女童年的超我进而影响子女的自我,具体表现为信任、依恋、自主性等各种行为。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