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历史延续

12年8月20日买的书,在21年8月23日花了2天时间读完了。拖延症害死人啊,真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呀!而且今年因为考试时间也很紧张。言归正传,9年过去了,当初买的2本书,后续陆续出版多达8本书,可谓火爆系列了。 初读这本书有点品三国的味道,写法比较通俗,偏向《春秋左传》 中的内容居多,掺杂着其他史料等。但是科技和时空背景和9年前不同了,总觉得本书有很多的缺憾,本书都是纯文字干巴巴的内容,但又讲的是历史,没有地图,路线图,没有将各种杂乱的关系,没有可以配合人物的关系导图。所以看这本书,看完后还是懵的,再和我说什么国家和什么公子都没多少概念也对应不上。 要说中国历史,最令人头痛的就是春秋战国和五代十国。秩序脱轨,国家特别多,几个十几个国家放在同一个中国时空背景之下,就会觉得失去焦点。而这本书,就重点从周进入春秋的时间节点开始,讲述最具实力的几个国家的故事,串联起来讲。之所以看完后还觉得乱,是因为国家实力此消彼长,没有长久的。一个象征性的周天子,一群诸侯国。大国吞小国,小国抱大腿。小国就像风吹柳絮搬,随大国实力摇摆,一着不慎,随手被灭。大国经得起折腾,有对内弑君篡位乐此不疲的,有流亡海外颠沛流离的,有王者归来复仇不停的,有忧心忡忡担忧成真的。没有绝对的霸主,只有相对的实力,此消彼长,互相制约,没有统一则乱象丛生。王子质押异国他乡,公主远嫁结亲都是当时的常态。 天下这盘棋,有实力的玩家也就那么几位,不论内部如何折腾,直到秦国大一统才觉得历史没有那么纷乱。
再说说书名《其实我们一直都生活在春秋战国》,被书名误导了。仅仅只有封面上一句,打招呼,吃粽子都是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思维方式令人眼前一新,就完了,和我们一直都生活在的概念相差甚远。当初要是知道这样,肯定不会买了。
转眼一看,最近美国撤离打了20年仗的阿富汗,狼狈撤离,20年的塔利班重新复国,怎么似曾相识呢?国际关系,从美苏两强争霸,到苏联迅速解体落败,美国一超建立联盟,召开各种双边多边会盟,去随手灭几个小国,制裁几个大国。欧盟,东盟等许多小国组成联盟报团发挥影响力。也有不断扶植别国反对派,流亡他国后王者归来的,以期在下次选举中成为国家领导人获得利益的。有墙头草两边倒的国家,有充当马前卒的国家,有忘恩负义的国家,有铁跟班的国家,也有基于现实与国家利益的务实国家。当前的国际局势,国家间的合纵连横,不早就在春秋战国发生了。
放眼历史,欧洲历史时期的战争,远嫁公主,王者归来的复仇等等。
虽然时空背景改变了,但是国与国的实力较量还是那回事,科学技术,不同的国家结构,都还是那样没有改变,最根本的还是内部的团结,勾连纵横的外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