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受虐狂

两天半的时间,我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是我读的第一部陀氏的作品。吸引我的是书名。
陀氏的故事都是那么的苦大仇深。可是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内心却非常的平静。黑暗,丑恶,荒谬,好人遭遇不幸,结局悲惨,坏人继续其骄奢腐败的生活,没有得到一丝报应。这种事情,在这片神奇的中国土地上比比皆是,只要你没有被嘻嘻踢v的和谐盛世蒙蔽了双眼,这样的故事,想必你已经太熟悉了。
这是一群受虐狂的故事。除了利己的公爵及其智商不高的儿子,伊赫梅涅夫,内莉及其母亲,还有娜塔莎,都是一群受虐狂。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自己好过一些。把痛苦视为一种乐趣的便可称为受虐狂。
伊赫梅涅夫,在被公爵误解,被搬弄是非的人污蔑,并惹上官司的时候,他不屑于为女儿辩解,甚至禁止其夫人去跟乡邻作出解释,当他的女儿离开家庭,与公爵儿子同居的时候,他气愤不已,却心口不一。心里牵挂女儿,嘴里诅咒女儿。这种受诽谤而不辩解,心疼女儿却不开口劝说她回来。这样的隐忍是一种受虐。这种受虐让他觉得自己有尊严。
内莉的母亲,舍身忘我地爱上了年轻的公爵,结果被骗到了国外,父亲的财产也被公爵攫取,最后惨遭抛弃。她没有利用唯一的证物——公爵立下的笔据来通过法律起诉,她甚至唾弃公爵给他的金钱(那还是她父亲的钱呢),她把自己陷进万劫不复的境地,也让女儿受苦。这样的博大胸怀,把金钱视作粪土,以怨怼跟幻想苦度岁月,是一种受虐,为的是把公爵当作贼来诅咒,来蔑视。这种受虐让她觉得自己是宽宏大量,完全正确的。
内莉。继承了母亲『不肯屈服』的气质。身体孱弱多病,内心却警惕倔强。她牢记着母亲的话:『别去找他们,要干活,哪怕冻死饿死,也不要去找他们』,她对人们的爱抱以不信任,自个儿跑去乞讨,一再要求做佣人,她宁可受苦挨打被病痛折磨,也不肯利用那个证明自己是公爵女儿的香囊。这种以苦为乐,意识到命运不公却故意让自己更加经受命运的折磨的心态,也是一种自虐。这种受虐让弱小的处于底层的她觉得骄傲。
娜塔莎。为了孩子一般天真敏感的阿廖沙,放弃家庭、放弃尊严、容忍所有不平。当预料到阿廖沙会移情于卡佳的时候,她放弃争取,放弃指责,放弃不易的爱情,独自忍受悲痛,还善意为阿廖沙宽心,让他不再有顾虑。看似无私,却也是一种变相自虐,是女人在爱情中惯常的表现,她一再原谅阿廖沙的软弱与自私,委屈自己成全阿廖沙与卡佳,看来伟大,但却直接导致阿廖沙长此以往的不成熟不知责任为何物。她不唤醒阿廖沙,间接让公爵的阴谋得逞。娜塔莎不过从自己爱恋体谅那个”怪可怜见“的阿廖沙中得到一种升华的圣母般的快乐。这种自我牺牲,这种受虐让娜塔莎觉得自己的爱情是伟大的高尚的。
这是一群弱者,他们骄傲固执,热烈盲目,在遭受践踏跟不幸的时候,拿道德意义中的自虐来自我欣赏,也让别人欣赏,最后获得精神快感。受虐让他们的灵魂高尚,让他们有了精神层面上的尊严,让他们占据了道德优势,可以痛恨指责那些侮辱损害他们的人。
小女认为,这种受虐狂式的宽容忍顺在某方面也导致了社会的黑暗。娜塔莎应该无情地指责阿廖沙愚笨的自私本性,内莉母亲该拿出字据,通过法律起诉公爵,内莉也应该早点出示香囊,争取公爵的抚养。黑暗的社会黑暗的规则黑暗的制度会让他们失败无疑。但抗争未果不能成为放弃抗争沉迷精神自渎的借口。受苦受难的基督精神只是社会的精神麻醉剂。高尚的道德不能直接压倒黑暗,让社会进步。因此需要行动,即便是失败的行动。
公爵诚然是卑鄙无比道德下流廉耻丧尽的,但引用他的一番话作为我的拙文结尾:『我简直讨厌透了所有这些天真烂漫,所有这些阿廖沙似的田园牧歌,所有这些席勒式的想入非非,在同这个娜塔莎的该死的关系中所有这些高尚和崇高,我真恨不得有机会能对所有这些东西扮个鬼脸,尽情地嘲弄一番。』
ps:1 每个人都有受虐的权利。
2 阿廖沙在我看来的确是智商比较低的。两个女人都太纵容他。没能让他成长。当然,两个母爱强烈的女人只是需要一个乖巧天真的儿子而已。再说,女人一般都自以为比男人成熟的。
3 同情。
陀氏的故事都是那么的苦大仇深。可是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内心却非常的平静。黑暗,丑恶,荒谬,好人遭遇不幸,结局悲惨,坏人继续其骄奢腐败的生活,没有得到一丝报应。这种事情,在这片神奇的中国土地上比比皆是,只要你没有被嘻嘻踢v的和谐盛世蒙蔽了双眼,这样的故事,想必你已经太熟悉了。
这是一群受虐狂的故事。除了利己的公爵及其智商不高的儿子,伊赫梅涅夫,内莉及其母亲,还有娜塔莎,都是一群受虐狂。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自己好过一些。把痛苦视为一种乐趣的便可称为受虐狂。
伊赫梅涅夫,在被公爵误解,被搬弄是非的人污蔑,并惹上官司的时候,他不屑于为女儿辩解,甚至禁止其夫人去跟乡邻作出解释,当他的女儿离开家庭,与公爵儿子同居的时候,他气愤不已,却心口不一。心里牵挂女儿,嘴里诅咒女儿。这种受诽谤而不辩解,心疼女儿却不开口劝说她回来。这样的隐忍是一种受虐。这种受虐让他觉得自己有尊严。
内莉的母亲,舍身忘我地爱上了年轻的公爵,结果被骗到了国外,父亲的财产也被公爵攫取,最后惨遭抛弃。她没有利用唯一的证物——公爵立下的笔据来通过法律起诉,她甚至唾弃公爵给他的金钱(那还是她父亲的钱呢),她把自己陷进万劫不复的境地,也让女儿受苦。这样的博大胸怀,把金钱视作粪土,以怨怼跟幻想苦度岁月,是一种受虐,为的是把公爵当作贼来诅咒,来蔑视。这种受虐让她觉得自己是宽宏大量,完全正确的。
内莉。继承了母亲『不肯屈服』的气质。身体孱弱多病,内心却警惕倔强。她牢记着母亲的话:『别去找他们,要干活,哪怕冻死饿死,也不要去找他们』,她对人们的爱抱以不信任,自个儿跑去乞讨,一再要求做佣人,她宁可受苦挨打被病痛折磨,也不肯利用那个证明自己是公爵女儿的香囊。这种以苦为乐,意识到命运不公却故意让自己更加经受命运的折磨的心态,也是一种自虐。这种受虐让弱小的处于底层的她觉得骄傲。
娜塔莎。为了孩子一般天真敏感的阿廖沙,放弃家庭、放弃尊严、容忍所有不平。当预料到阿廖沙会移情于卡佳的时候,她放弃争取,放弃指责,放弃不易的爱情,独自忍受悲痛,还善意为阿廖沙宽心,让他不再有顾虑。看似无私,却也是一种变相自虐,是女人在爱情中惯常的表现,她一再原谅阿廖沙的软弱与自私,委屈自己成全阿廖沙与卡佳,看来伟大,但却直接导致阿廖沙长此以往的不成熟不知责任为何物。她不唤醒阿廖沙,间接让公爵的阴谋得逞。娜塔莎不过从自己爱恋体谅那个”怪可怜见“的阿廖沙中得到一种升华的圣母般的快乐。这种自我牺牲,这种受虐让娜塔莎觉得自己的爱情是伟大的高尚的。
这是一群弱者,他们骄傲固执,热烈盲目,在遭受践踏跟不幸的时候,拿道德意义中的自虐来自我欣赏,也让别人欣赏,最后获得精神快感。受虐让他们的灵魂高尚,让他们有了精神层面上的尊严,让他们占据了道德优势,可以痛恨指责那些侮辱损害他们的人。
小女认为,这种受虐狂式的宽容忍顺在某方面也导致了社会的黑暗。娜塔莎应该无情地指责阿廖沙愚笨的自私本性,内莉母亲该拿出字据,通过法律起诉公爵,内莉也应该早点出示香囊,争取公爵的抚养。黑暗的社会黑暗的规则黑暗的制度会让他们失败无疑。但抗争未果不能成为放弃抗争沉迷精神自渎的借口。受苦受难的基督精神只是社会的精神麻醉剂。高尚的道德不能直接压倒黑暗,让社会进步。因此需要行动,即便是失败的行动。
公爵诚然是卑鄙无比道德下流廉耻丧尽的,但引用他的一番话作为我的拙文结尾:『我简直讨厌透了所有这些天真烂漫,所有这些阿廖沙似的田园牧歌,所有这些席勒式的想入非非,在同这个娜塔莎的该死的关系中所有这些高尚和崇高,我真恨不得有机会能对所有这些东西扮个鬼脸,尽情地嘲弄一番。』
ps:1 每个人都有受虐的权利。
2 阿廖沙在我看来的确是智商比较低的。两个女人都太纵容他。没能让他成长。当然,两个母爱强烈的女人只是需要一个乖巧天真的儿子而已。再说,女人一般都自以为比男人成熟的。
3 同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