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鱼的全部真相都在这里,想要了解人鱼移步本书

人们都听过一句话: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但是我们到还没见到过这样的情况,当胡说八道做到极致,不但科学严谨,有据可考,有图有真相,有数据有文物,有研究成果有记录……
我们该怎么面对这样认真的“胡说八道“呢?
真的好难啊。

比如,当你面对着一本《关于人鱼的几乎全部真相》时:
友情提示,这可是一本正经八百的科普书啊,而且,制图还很精美呢。
你一定有这样的心理预期:人鱼是不存在的,但是一定有类人鱼的存在。毕竟,世界这么大,当你不可以证其有时,同样,也无法证其无。
比如,儒艮这样的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因为这种动物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又据说,人们曾经看到它们抱着自己的幼崽在水面哺乳,想象一下,从背后看过去,是有点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人鱼的感觉,所以这种动物又被称为“人鱼”“美人鱼”。
不过,我们从网上搜搜它真实的样貌,反正以人类对人类的审美,以及人类对美人鱼的想象来说,它还不够“美”。
总而言之,那种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有长长鱼尾,十分美丽的动物——只能叫“动物”吧,毕竟是半人半鱼的,从来没人见过,而且,说实话,至少是我在我的心理预期中,是不存在的。

然而竟然有人把这可能存在的生物,研究出一本书来。且看人鱼学院的人鱼专家阿努克·托拉怎么说:
据说,当他沉迷于研究时,一只真正人鱼出现在他面前,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停止继续观测他。
是啊,当我们人类设身处地去思考这种状况时,也没什么不能理解,没人想被偷窥,不但被偷窥,还被研究,研究成果甚至会成书造册,但是对于被偷窥本尊来说,是极无尊严的,更没有利益可言。
阿努克教授告诉我们,想要见到人鱼,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主动来找你。听上去感觉像“吸引力法则”,或者是什么“信则有”的奇迹,不过,也别无他法。毕竟,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过人鱼,很可能是因为人鱼这种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不愿意搭理我们。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本儿童文学故事《我的妈妈是美人鱼》,这本书讲的就是阿努力教授所说的“人鱼想见你,人鱼会来找你“的情况。不过整个故事还是有些悲哀的,人鱼想要了解人类社会,人鱼想要生活在人类世界,但是,最终的结果不是死去就是被奴役。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其实可以看出,这世界上,好像只有人类最邪恶,怪不得人鱼不会来找我们呢。
作为一本正经的科普,这本科普有着科普的一切元素。当然是在“信则有“的前提下,你才能被科普到:
首先是明确人鱼这种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类哺乳纲、三足总纲、灵海目、纳塔科——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是吧,反正大多数动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啥门啥纲的啥科的,人鱼也不例外。

在接下来我们讲讲人鱼的历史,就像我们人类在大约多少多少万年前,是那个那个样子的,有原始人,那也就有原始人鱼,原始人员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变成今天的人鱼的。
之后是科普一下人鱼的构造,包括他们的皮肤、骨骼、器官。话说你能猜到人鱼作为鱼的腮长在哪里吗?长在他们的耳朵后面——毕竟,这些冷知识也只有人鱼专家才知道。
人鱼一生大概能活150年,寿命可是比我们人类长,毕竟,在海洋中,比我们人类长寿的动物比比皆是。他们很多,时间对他们是没概念的,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怎么看待沧海桑田。
对了,人鱼也是有民族,他们各个种族的鳞片都不一样。外貌就相当于我们黄种人和欧罗巴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不一样的概念,人鱼和人鱼长得不一样,头发和眼睛的颜色都不一样。爱吃的食物也不一样——毕竟,生活的疆域不同嘛。我最喜欢的是北冰洋的安巴拉族,他们的尾巴呈冰蓝色,头发如珍珠般洁白,听起来有冰雪女皇的感觉有没有?

本书还介绍了人鱼世界的建筑和城市,人鱼们的艺术和文明,还有历史上出名的人鱼专家……人鱼们的发明创造,还有人鱼的文字——很厉害对不对,他们和我们人类又有什么很大区别呢?有历史有文字有科学发明,关键是,人鱼的历史还在继续。本书的最后一节告诉你,人鱼赖以生存的世界如今已经危机四伏,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鱼的家园,有没有很熟悉?保护地球,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谁能把胡说八道做到如此正经,正经到,你不信好像都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