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致死唐伯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聊起唐伯虎,人们最先想到的莫不是那部由周星驰主演的经典影视作品《唐伯虎点秋香》,其中的唐伯虎家境殷实,风流倜傥,文武双全,谈笑间妙笔生花,为赢得佳人芳心不惜委身为奴,至情至性的形象更是成为荧幕经典。这部电影的名气似乎已经超越了唐伯虎本人。然而,历史上的唐伯虎真是这样一位逍遥自在的多情才子吗?
唐伯虎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在街上开了间餐馆养活全家。在古代阶级中,士农工商,商是最末的一个等级,所以唐伯虎的父亲决心要培养出一位读书人,改变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好在伯虎天资聪颖,读书悟性极高,16岁便顺利考上了秀才、17岁画的一副《贞寿堂图卷》,就已经“山石树枝如籀篆,人物衣褶如铁线”了。
想当年,只要青年才俊、书画兼能的伯虎兄一登场,无不是鲜花与掌声相伴,江南名士徐延瑞也紧赶着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他,那一年唐伯虎刚满19岁,已是年少成名、娇妻美眷、岁月安好,随着小儿出生一家人本能享尽天伦。然而,生活总是出其不意、反复无常。唐伯虎25岁这年家中突逢变故,两年之内,父、母、妻、妹、儿子相继去世,命运赠予他一簸箕的眷顾之后,又丢下一箩筐的灾难,唐伯虎在《与文征明书》中自述:
“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丧车屡驾,黄口嗷嗷。”
父母夙愿仍未实现,妻子笑靥如花恍若眼前,幼子仍在襁褓还未学语,现今却独留伯虎在人间,那一年,他仿佛坠入了无尽的黑暗。
酒是个好东西,能消思愁;亦能解烦忧,本就嗜酒的唐伯虎,此刻更是日日醉生梦死、流连声色。家境虽已衰落,他依然无休止的挥霍余产,有人说他离经叛道;有人说他堕落无度,而唐伯虎不发一语,只将忧愁寄予诗词。
雨打梨花深闭门,辜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谁共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一剪梅》
守丧3年后,唐伯虎续了弦,并在几位朋友的恳切劝解下,对父亲的遗愿似有醒悟,遂决心奔赴科举之路。他只花了一年时间准备考试,便在翌年参加应天府(今南京)乡试时名列第一,考上了解元,这相当于现在的全省第一名。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一时间才名远播,人们尊称他为“唐解元”,连官场和文坛的前辈都对他刮目相看。
此时的唐伯虎已接近而立之年,对于一个走科举道路的士子来说不算年轻了。但照现在的势头谋到一官半职不是难事,他准备再接再厉去北京参加会试,人生更上一层楼。伯虎兄春风拂面傲气凌人、内心踌躇满志,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江阴富商之子徐经听说过唐伯虎的名气,便邀请他乘船一同赴京赶考。这位徐经是后来著名的地理学家兼旅游家徐霞客的高祖父。到了京城,徐经带着唐伯虎四处拜访名人大官,不曾想,大概是有些得意忘形的他竟被意外的卷入一场考试作弊案中。
二人参加考试之后正在等待发榜,徐经突然被官场仇家控告,说他和唐伯虎等人通过行贿提前得到了答案,考题已经泄露。明孝宗对科举考试向来看重,闻言大怒,立即下令所有考官终止阅卷,紧急捉拿徐经和唐伯虎,两人被判终身禁考。明清时期,考试作弊是非常严重的过错,但徐经出身于富贵人家,即使被禁考,也依旧可以继承家业,游山玩水,而唐伯虎早已家道中落,本想着通过科举改变人生,如今唯一的出路也被堵住。
满心期待的仕途还未开始,便已经画上句号,刚刚恢复生气的伯虎兄再次被推向无尽的深渊,落魄的他回到老家遭到了街坊邻居的白眼,第二任妻子更是爱慕虚荣,见唐伯虎不再有前途,便毅然决然地抛下了他。
此刻的伯虎依然缄口不言,断然在何氏早早准备好的休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休书末尾的十六字,读来甚是刺痛。宁让天下人负我,而我不负天下人,原来在唐伯虎不羁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极致纯粹的心。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唐伯虎似乎活得更加通透了,也更明白人生一世及时行乐才是真谛。但自由的背后往往深藏着孤独,伯虎也是如此,从扬州至杭州;从西湖赴芜湖;从庐山奔黄山,他独身四处流浪、流连风月,囊中羞涩便以诗画换酒钱。
唐伯虎对绘画具有极高的天分,加上师从多位师傅学艺,技巧也是愈发娴熟。这里除了兴趣做画之外,也是为了谋生。他还临摹各种唐人宋人的古画以维持生计,因质量不俗在苏杭一带时常有人光顾,再加上市场上低俗画(通俗讲来就是小黄图)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唐伯虎也画了许多畅销题材的行乐图。
在这段时间,唐伯虎画女人倒是很顺手,关于唐伯虎“风流”的传闻大抵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人们觉得唐伯虎善画女子,便认定其为人风流成性、骄奢放逸,而更多的人又因为唐伯虎善画女子而熟知他,风流的名声则更甚了。此时的唐伯虎在绘画上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每次卖画一有收入,唐伯虎不是买酒畅饮就是去花街柳巷玩乐,这种在外人看来纵情酒色的快意潇洒生活,实则是伯虎在文艺中发泄着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罢了。他画中的女人即便是一群女子也显得孤苦伶仃,唐伯虎正如自己画作中的女子一样,在孤独中等待希望的到来。终于,在四十五岁那年,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那一年,唐伯虎被宁王高价聘请为幕僚。本已对仕途心如死灰的他好像又燃起了一丝希望。然而当他前往江西南昌的宁王幕府后,却意外发现宁王想要造反的秘密。唐伯虎当机立断,寻机逃离。宁王派使者去馆驿请他,他借着酒意假装疯癫裸露下身,嘴里尽说些污言秽语。宁王本来想拉拢名士彰显自己的德行,但听说唐伯虎这般行径便赶紧让他离开。
不久后,宁王反行败露,朝廷派王阳明平定,这位王爷兵败被赐死。失去了名声和钱财的唐伯虎再次回到老家,朋友们为他众筹买下一处破旧的房屋,唐伯虎为这间陋室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看似雅兴的诗句实则满是凄凉。而这一时期唐伯虎的画作却进入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春山伴侣图》、《山路松声图》、《骑驴归思图》、《步溪图》、《溪山渔隐图》件件皆精品,画面宏伟壮观,线条干净流畅,有人说他这一时期的画有着宋画的影子,但看似宏伟的画面下,实则隐藏着唐伯虎对生活的无奈。
1523年,唐伯虎与几位友人一同去东山游玩,看到苏东坡的一首词中写道——“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不禁感慨万分,心生悲凉。回家不久便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俄顷,54岁的他在孤独与忧郁中死去,临终前有一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伯虎一生短短五十余载,前半生惹人艳羡、极尽风光、醉舞狂歌、花间行乐,后半生虽是名扬海内,身上竟没有买酒钱。纵然一生放浪不羁,可个中辛酸别人看不穿,唯有他自己能懂。在他身后,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为其凑钱简单料理了后事,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这位桃花庵主坎坷磨难的一生就此终结。
时至今日,我们说起唐伯虎就会想起周星弛与那部脍炙人口的喜剧电影,这似乎成了国人文化上的集体记忆。而至于“秋香”姑娘,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金陵名妓,比唐伯虎大20岁,两人相识却未曾深交,“秋香”嫁人之时,唐寅有一诗相赠,二人交集仅在于此,而关于“三笑留情”“盲点秋香”的故事也纯属编撰,清代学者俞樾通过考证,在《茶香室丛抄》已有辟谣。
唐伯虎是才子中的才子这点无疑,但相对他“人生赢家“的荧幕形象,现实中的伯虎却是饱经沧桑的倒霉蛋,一生困顿落魄、朝不保夕;背负着家破人亡之苦难;承载着一朝成名天下知之志向,肩负着飞黄腾达重振家门之使命,却在离实现这个梦想还有咫尺之遥的时候被命运无情地捉弄了。
纵观唐伯虎的一生,出身于市井酒肆;流连于舞榭歌舫,有过荣光、上过红榜,而更多的则是孤独的凄凉,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是落魄的一生,他在尘世间一身不堪、满地鸡毛,却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一丝不苟的自由舒畅。
世人皆知唐伯虎风流倜傥、放浪形骸,却不知纵然天性不羁如斯,却依然逃不脱命运的藩篱,那场“科举案”无疑就像是一道路卡,生生截断了他原本的人生路。或许现在我们才能够理解,原来在伯虎“叛逆”的背后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观者若有心,会发现他的很多作品都以“白虎”落款:煞星白虎、大凶之兆,可他却以此为名,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而相比这些苦痛,我想在唐伯虎的心中,更多的却是不甘。这种不甘来自于命运弄人、家破人亡的无奈;来自于才情满腹,济世无门的惆怅;来自于一世放浪,半生孤独的凄苦。其实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很少有纯粹的悲凉,也鲜有单纯的快乐,都是悲喜交加、无奈中又掺杂着星点幸福。我想 54 岁的唐伯虎,临终那刻或许真地看破了红尘——与漫长的岁月相比,我们终将是过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