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这本书初看封面,以为这是一本故事性比较强的科普读物,翻开后才发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这哪是一本科普读物,简直就是写给本科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思维训练指导”,写得非常专业,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墓碑志研究的局限性。“五代在碑志”系列包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五代武人之文》《五代的文武僧庶》三种,通过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代墓志碑文,并运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研究方法,集中讨论了社会流动、文武交流、妇女角色,以及墓志笔法和史学方法等问题,同时涉及五代官制、宗教与司法。有别于传统“五代女性无所作为”“五代重武轻文”等观点,“五代在碑志”研究文武间的交流和武人的乱与治,爬梳细分“阶级流动”和“阶层流动”,并对传统的“唐宋变革”脉络进行重新审视,以及探讨世变下不容小觑的妇女角色。 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的背景,2015年四位老师组成一个读书班,目的是和学生们一起解读五代碑志,探讨五代的历史。因此,在读书班开展前,要确立一套“规矩”以帮助读书班达到想要的成果,这套规矩,很适合现在的本科生去细细研读,有利于我们提高思维训练能力。无论是写论文还是读书,其实都有一套通用的“逻辑体系”,简单点可以概括为三步走,其一,阅读原文,这是最基础的起步,读了才有后续的一切。看着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步骤,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实在太多了,多到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大家都这么说”的伪历史当成真实的历史。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经常在B站上看熊猫卖萌,每次这类视频下总有那么一些评论“蚩尤当年就是骑这玩意儿的?一定是被萌死的吧”。久而久之,熊猫是蚩尤坐骑的说法被各种营销号炒成伪常识,就算是古文功底一般,只要有个初中毕业文凭,去翻翻《史记五帝本纪》,也不会把这事当真。阅读完原文,第二步就得开始思考问题了。墓碑志能够给我们提供的思考角度很多,除了墓主生平事件,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四位老师在碑文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出了九个分支,这些分支单独拿一个出来都是非常好的论文选题。思考了问题,最后还需要解决问题。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不细说,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除了逻辑,这本书其实还有很多史学研究指导,内容其实都挺硬核的。讲到研究方法, 《世变下的五代女性》这本书中有很多实操性很强的做法,对我们读书或者做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书中提到的“史学六问”,还有,将碑文以表格的形式拆分研究的做法,从表格呈现出来的内容中去找切入点,既能防止在研究过程中混淆不同的问题,又能在合理的枝干下延伸出新的问题。 碑文和书籍里的史料一个最大的区别是,碑文更有文学性,比书籍里的史料,多了那么一点温度。因为碑文本身就不是纯史学记录,碑文里除了一些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外,还有一些对史学研究没有多大作用的“赞美式”句子,歌颂墓主的一生,必然会用到很多与史学研究无关的词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筛选甄别,这个过程其实非常重要。只有把碑文中的比较具有“文学性”的部分剔除了,剩下的,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这些,书中都有详细的案例和操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邓小南老师说,碑志中的五代,考验着研究者的能力。本书自通常“无疑”处入手,以老吏断案的方式分析文本,为趋近历史实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从这个角度去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