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篇老生常谈
得到听书:
第一,为什么说现代人更需要经济学这个思维工具。经济学从最开始的只关注社会整体,到越来越关注社会个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人生存处境的变化。失去了家族、社群、传统、习俗的庇护,现代人必须对自己的生活全面负责,正好需要经济学思维工具来做出更好的选择。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对不同价值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的过程,这是一种相对价值观的体现,和传统社会遵循的“绝对价值观”有明显的不同。
第二,以经济动机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用道德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认为,就实际效果来说,金钱激励往往比道德约束见效更快,适用于一些“社会急症”,因此金钱激励可以作为道德规范的一种补充。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金钱激励非但不能作为道德规范的补充,反而会进一步瓦解道德规范,对本来就岌岌可危的道德规范造成“排挤效应”。看来,金钱激励并非万灵丹,必须慎重采用。
第三,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现代民主制度的运作机制与实践难题。对于长久以来的“投票之谜”,作者认为,投票并不是只有成本而没有收益,投票的收益其实是个人维护自己“好公民”的自我形象设定。对于民主决策可能出现的“多数人欺负少数人”现象,布坎南教授认为有必要将制度设计分为理论和偏好两部分,这也引出了波斯纳法官的一式民主和二式民主之分。至于两种民主孰优孰劣,学界并无定论,这当然是个大问题,也许在这一点上,经济学只能给出部分的答案。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