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井的才华满溢之作

我们可以把推理小说比作人。
一般的作品,是像个普通人那样棱角分明的。你能看到踏踏实实立在地上的两只脚,那是动机和背景;再往上有结实的躯干,作为整个人体的框架,那是故事发展;从肩窝伸出来的是名叫案件、逻辑的双手;牢牢握着一把一般称作诡计的刀剑。最后是脸——虽然通常来说,脸决定了一个人的卖相,但和现实一样,只有少数人有着精心雕刻的外貌——在推理小说里,大概就是人物、情感、哲理一类吧。当然,对口味刁钻的读者而言,不可少的是伏线——就像脸上的皱纹,皮肤上的血管,让作品升华的醍醐味正埋藏在这些细节中。
几乎所有作者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众之处。当然,只要有一两处闪光点,就可以算是拿得出手的作品了。有匀称的全身固然不错,但只有一双好手,能作出精妙绝伦的推理也就够了;本人出不了彩,亦可以靠豪华的诡计、正如把手上的小刀换成大剑;亦或是放弃刁钻的诡计、逻辑之类,单纯用心画脸走偶像派的也不是不成。
一般这类作品,总还是能摸清楚脉络的。迈步总有章法,肌肉总有定型,武器再花里胡哨也能摸到规律。如果说推理小说是作者和读者的格斗游戏,那读者总有办法破解之——或者看出诡计,正面挡下作者的出招;或者依仗逻辑分析出凶手,绕开凶器、擒住对手的手腕;或者是靠猜动机、猜套路之类的招法——虽然最后未必能赢,但好歹算是一场规规矩矩的较量。
当然,自古就有很多作品各出奇招,玩出无数花样。有的在脚后跟装上暗器,揣着飞刀,在你以为看穿之时给你一点惊喜。有的则从背后摸出一把光剑,超出想象规模的诡计,让你觉得多少有点离谱。有的带着面具穿着玩偶装,最后才露出真面目让你另眼相看。有的练出一身奇功,明明看上去皮包骨头,出手时却招招犀利、逻辑清奇、不走寻常路。不过就算如此,依旧还都逃不脱人形的框架。
但是白井的作品……完全不像是人。
走到他的作品面前,首先看到的就是庞大的,臃肿的,极度丑恶、令人作呕的肉瘤。多个大小不一的肉瘤、蠕动着堆叠在一起。然后从这肉瘤上,伸展出无数怪异的肢体。那些肢体看似毫无章法地旁逸斜出,有的像是正常手脚,但细看却长着牙齿和眼睛;有的手脚向着和常理截然不同的方向畸形地弯曲,像是被棍棒打折了;有的肢体彼此粘连、相融,甚至看不出骨骼的形状;有的仿佛是眼睛和嘴巴,上面却满是细细的体毛和褶皱。
当这样一种怪物第一次蠕动着朝你逼近时,首先感觉到的只会是茫然和无助。你不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器官,哪些只是用来添味的脂肪,哪里又藏着足以致命的兵器,哪里则是足以切入真相的要害。名为谜题的庞然大物在你面前无辜地打滚,你则只能在畸形肉块的原始舞蹈中陷入晕眩。
但不要着急,白井拿着一柄柴刀来了,他准备为第一次见自己所造怪物陷入茫然的观众,亲自表演一段活体解剖秀。
只见他一刀砍下去,肉块应声裂开。他每切一刀,都会把切下的部分展示给你看,以证明那的确符合人类的生理构造;但被切开的肉瘤中,则又冒出更多的畸形肢体。但是他完全没有气馁,继续挥起手上的刀,马不停蹄地连砍下去。他魔术般地从怪物身上肢解出各个组件。逻辑被揭露,伏线被串联,动机浮出水面。你才注意到,那乍一看只是无章法拼凑起的肉球怪,实质上却如时钟一般精密巧妙。不可解而随意的行动得到意外合理的解释,猎奇的细节中处处隐藏着逻辑的矛盾和线索,而手法和诡计就掩盖在种种鬼畜设定之中。
最后,在读者的瞠目结舌中,他把所有的部件重新摆在了一起,用细针简单地缝合。这一次,每块肌肉、每片皮肤都在它该在的地方。抛开设定系的外壳,其中所隐藏的却是极其本格的内核——还没来得及好好观赏拼凑完的真相,白井毫不啰嗦,倒上汽油,一把大火就将肉瘤和尸体吞噬。他拍拍屁股,二话不说地离开,留下读者对着久久不息的火堆继续发呆。这大概就是白井智之这位设定系奇才,笔下作品给人的最直接感受了。
和早期缝合痕迹还比较明显的几本相比,《无人逝去》这本尤其是集大成之作,整个故事浑然天成,看完之后,只能惊叹究竟怎样的大脑才能设计出如此精巧的布局、把一个看上去如此简单的设定发挥到这种高度。并且,这本的突兀设定和恶趣味描写也是白井各作中最少的,剩下的几乎全是推理干货,更显出白井手术刀般精妙的布局功力。
虽然白井的恶心文笔往往是减分劝退项,但这本可以说是瑜不掩瑕,即使是考虑到劝退,也得打出五星推荐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