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说起关于亲人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文章,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学时学过的那篇《背影》,这也是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一篇散文,但它真正给我带来触动的是在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抽空到外地看我,仅短暂停留一晚,第二天就因放不下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买了火车站票返程了。临近车站时,父亲只是简单嘱托几句提醒我自己的注意事项,让我别担心老人。待他转身走进车站的那一刻,我情绪突然变化,眼眶变得湿润。那一刻,我觉得父亲开始老了。也就是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想到了朱自清的那篇文章。
如今身为人父,我也切身体会到在很多时候,为人父母对自己孩子所做出的那种发自内心不计回报的付出。我的文字不足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但这本书能让人体会它表达出浓厚的亲情和爱意。 成长过程中,许多人性情、品格和习惯的养成,是来自于父母、家庭的教育和氛围的感化。文中,老舍曾说起,在学生阶段他经历过许多教师,但是对他来说,母亲才是他的真正的教师。这位不识字的母亲把性格传给了他,给予他生命的教育。胡适也提及,小时候除了读书看书之外,他的慈母便是他的恩师,训练他如何做人,母亲严格的管束给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带来了极大极深的良好影响。 老舍、季羡林、胡适等这些文学名家都在漫长的岁月中,因种种原因未能更多的陪伴亲人,未能尽自己更大的关怀而感到遗憾。当中有些文字是在亲人离世之后写下的,有些感慨是在亲人垂垂老去甚至命在旦夕之际发出的来自肺腑的一种呼唤。在他们笔下,亲人与世长辞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苦痛之中,回忆曾经的过往,回望相处的细节,甚至是他们闭眼长眠前的种种征兆,或是与亲人提前准备后事的点滴。他们因物因景而生情,描述已经逝去的亲人曾对他们的关爱,也表达着一种缅怀和不舍。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理解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愫,然而,正是这种无形之中的力量,在很多时候支撑着一个人前行,也是这一种来自心底身处的柔软慰籍让人在某些时刻泪流满面。
书本的后半段收录有沈从文、朱生豪、瞿秋白等大家写给爱人的书信或文章,也收录了鲁迅、朱自清、季羡林等人关于自己老师和友人的记述。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属于不同年代的爱人之间的质朴而真挚的爱意,以及友人之间的相惜之情。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这个书名配上封面黑白的基调,令我读起来心情比较沉重。人生在世,亲人,爱人,师长和朋友就是我们世间的爱和温暖,与至亲至爱之人之间的情感,很多时候出于一种难以描述的状况,许多温婉的人很少能直接表达或倾诉自己的情意。书中这些的文字并不华丽,质朴平实之间却透露着浓浓的深情。或许,沉重源于情深。余生,我们唯有善待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