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价值在价格上?不,在你的内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9年华谊兄弟影业公司遭遇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电影、电视剧、影音娱乐投资均以巨额亏损告终,旗下艺人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其公司形象严重受损,股价下跌。危急之时,创始人王中军公开宣称自己已经在拍卖个人收藏的绘画作品解决公司的现金流问题。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么大企业的现金流至少需要上亿的资金才能解决公司问题,有心的媒体便翻出以前王中军在拍卖会上的惊天操作。
他2014年11月以4亿元的价格买下梵高《雏菊与罂粟花》,第二年5月又以2亿人民币的高价买下毕加索《盘发髻女子坐像》,2016年在嘉德春拍中花费2.07亿买下曾巩《局事帖》,一举创下书法作品最高价格。许多人惊叹这一高价的同时,更是惊呼这些艺术作品的价格何以如此之高,其背后是什么在驱动着艺术作品的价格呢?让我们走进芬德利的这本《艺术的价值——金钱、社会、美》。
书中,芬德利详细介绍了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是由那些因素决定的,推动某件艺术品惊人的原因在哪里;一件艺术品究竟有哪些社会价值,艺术品公开展览之后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其本质价值又是怎样的?最后芬德利提出自己是如何对待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认可的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本真价值的结合体。虽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三种价值被时代的认可度是有所侧重的,但其本质上是想通的。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亦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它在现代市场发展中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平衡中产生的。那艺术品的价格如此之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它的价值本身就很高,它的产生中凝结了创作者大量的精力,制作成本,时间,天赋等等,此时这个时代数以亿计的人类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能够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比如毕加索、梵高、莫奈,这件作品的价格之高昂便是一定程度上合理了。其二便是供求关系了,画就这么一幅,想拥有的人又多,价格便又加了一层。还有一些因素,比如收藏家收藏之后的。你会从一个毫不知名的人那里相信其手中是毕加索的真迹吗???您有钱,您可以去相信,去造哈。99%的人是不会去相信他手上是真迹,只会从著名收藏家那里寻得,而经他们收藏出手之后,价格必然的就翻了一圈了。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稀缺商品在市场中每流通一次就会经历一轮新的涨价,流通次数增加,自然地这件艺术品价格演化到今天就是十分之可怕了。
艺术在创作之初本身也是创作者为了能够与这个世界与自己的内心产生交集的,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系的方式便是作品进入公众视野之中,许多画家的作品在流通时因个人社交能力较差,没有足够资金等原因很难真正走进公众视野,现如今我们所能公开在展览会、博物馆看到的画作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成熟受认可度较高的。当大众看到并且接受这部作品便是它社会价值最大的体现了,我们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展览会,在一幅绘画前停留思考这部作品在画什么,画家画的时候的心境,不论能否画作的意图我们都在与画家本人在对话,这就是一部绘画作品社会价值的体现。
艺术作品的本质价值,如巴尼特·纽曼所说“意义必须得自观看,而非语言”。把自己所有的想法、社会经历丢开,全身心的去看画而不是画边的标签。看看这幅画能够你带来怎样的心理体验,快乐、焦躁、愤怒、emo等等。因不可说,带有个体的神秘性,感受艺术作品带给你那不知名状的心理体验,去尽情感受与享受,这种精神上的体验正是它吸引无数人为其豪掷亿金的缘由。这价值也是一种内心的驱使,内心的共鸣,因为它只属于你,你抛开别人对它定义的任何价值、价钱、审美艺术,你只用关心它带给你的千丝万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