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明之女性主义最优解

「人们可以根据一个民族的社会组织是否支持女性来评价它的文明程度。」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
女性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去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如果说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达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那么女性主义就不该存在。因为这本就应该是一种永久存在于世上的常识/普世价值观,不需要也不应成为一种需要被特意提出来强调的社会理论。古埃及文明很好的展现了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而女性主义在现今社会出现的解释只能说明人类文明在某种意义上的退步。
「女性不仅创造人类的未来,而且活在当下。若非如此,人类及其社会都将不复存在。」
古埃及文明中女性地位的构成离不开其多神论的文化结构。从埃及众神中就可以发现女性神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象征意义上都不可忽视。例如伊西斯(荷鲁斯之母/生育之神/生命之神)、努特(天空之神/星星之神)以及奈芙蒂斯(死神的守护神)等。
所以影响女性地位的因素在于宗教信仰?
这也许是部分原因。上帝/救世主通常以男性身份出现,而正因为女性迷人又美丽,通常会以恶魔的使徒或是邪恶的化身出现在圣经故事当中,因为男人终究抵挡不住她们的诱惑,而这就引到欲望的问题上了。但是,像是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以及日本的神道教中亦有众多女神,而日本却是一个男女极其不平等的社会,故宗教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影响女性地位的另一个部分原因也许可以联系到每个文明初期的社会机构上。例如亚洲文化提到的“男主外女主内”中,“外”通常有实际(可量度)回报,例如食物和钱。而“内”则难以追踪进度,用经济学来解释即不计入“内”的市场价值。当“外”的价值被不断放大,男性地位也就会更加受到认同,而因为看不到“内”的回报,女性地位也就往往被忽视。
「埃及女性享有的自由权利和她们受到的尊重:他们来去自由,可以去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而不受任何人干涉。」
这本就是女性与身俱来的权利。
女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两性之间的平衡状态。一个完整的状态。一个名为「人类」的统一体。
因此,女性主义的诠释绝不是倡导目前男女之间的角色互换,例如英雄救美一定要改为美救英雄;也更不会是透过不断变低男性地位与其存在而凸显女性地位之重要。
「男女二人合为一体,尊严和职责与夫妻的概念紧密相连,在这此后三千年的埃及社会中深入人心,因为从第一个王朝开始,男女平等的观念就已经成为埃及人的基本理念。」
也许这种观念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古埃及人的文化当中。在古埃及文明中,「法老」不是一个单纯的职位。单从字面意义上的解释为「伟大的神庙、大居所」,「法老」不单是权力的象征,也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个概念(Concept/Idea),一个男女共存、雌雄同体的集合体。
我想,也许伍尔夫提到的「伟大的灵魂总是雌雄同体的」所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