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白塔,北海白塔得管这座白塔叫爷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王南老师建筑史诗书系的最新一本。此前他写的那些书,有一些我在读库的Mook里读过,所以并没有专门买单行本。但这本《大汗之城》,刚刚出版我就买来看了。为什么呢?
我觉得它和我的物理距离很近。听他和读库六哥做的一期播客节目,王南讲起书里写到的天宁寺、白云观,还有金中都的很多地方,都在我现在的住处附近,送孩子上学和遛弯儿都能看到。
而且还有重要的一点,不管是金中都还是元大都,如今在北京遗存的痕迹已经明显,但这两个都城在曾经的北京都曾经是那么恢弘。即便它们如今所剩无几,甚至永远被埋下了如今的北京城之下,但那段历史还是不能被完全忽视。
《大汗之城》这本书里,用一半篇幅写了曾经的元大都,也捎带写一些金中都以及辽代南京的事情。辽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因为它相比金朝当时的首都更靠南,所以叫南京,也是那时候的陪都。
那么辽代之前北京叫什么呢?在唐朝叫幽州,也就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那个幽州。看陈子昂的诗句,显得幽州是多么苍凉遥远,谁能想到1000多年后,它能成为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而辽代的南京后来还被叫过燕京,喝过普京的人对这个称呼都不会陌生。
书里写到天宁寺塔,这是目前我在家的窗口,往外一看能看到的古建筑。按书里所说,它建于辽代的1119年,至今已经900多年,是目前北京五环路以内最古老的地上建筑。这座塔我比较熟悉,没搬到附近住的时候就来看过,搬过来之后有时也去里面转悠,也围着塔转过圈儿。我印象里,天宁寺前几十年当年重修的时候,侯宝林还献过一张珍贵的资料图。
而作为这本书的主角,元大都是谁设计的呢?他叫刘秉忠。一说到都城的设计,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人,刘伯温。过去甚至说明朝都城甚至元大都,也就是所谓的哪吒城,都是刘伯温设计的。其实不是。
按照书里所说,刘伯温首先肯定不可能穿越朝代去设计元大都,即便是紫禁城,也和他没关系,因为朱棣营造北京的时候,刘伯温已经去世多年了。
书里还用很多笔墨写了写白塔寺的白塔。当然白塔寺只是民间的说法,它在元代建起来最早叫大圣寿万安寺,50多米高的白塔也逐渐成为元大都的象征。到明朝它改名叫妙应寺,这个寺名沿用至今,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更愿意叫它白塔寺,而且那座白塔如今已经成为北京西城的标志之一。
这座白塔是由尼泊尔人阿尼哥主持修建的,是典型的外来建筑,由此也能看出在元朝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书里还提到,北京另一座有名的白塔,就是北海公园的白塔。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北海的白塔更有名,但从时间上说,北海白塔还包括北京其他大大小小的喇嘛塔,都是白塔寺白塔的子孙。
在这本书临近结尾的地方,作者写到一个历史上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新政权定都之后,都要把旧政权都城的建筑全部毁掉。金中都兴建之前,烧掉了北宋的汴梁城,蒙古军攻下金中都,把金中都的宫殿拆了当柴火烧,明朝把元灭了之后,同样毁掉了元大都的宫殿。
这三个朝代的都城都曾经那么绚烂辉煌,但最后全都灰飞烟灭。万幸的是,明清的紫禁城留了下来,也算是中国历代宫殿的硕果仅存,非常不容易。
最后用前面提到的刘秉忠,他写的一首词《江城子·游琼华岛》作为结束。这个琼华岛是哪儿呢?就是如今北海公园白塔所在的那个位置。这里在金代的时候属于郊外,在元朝变成皇宫的中心,如今又是游客游玩的公园了——
琼华昔日贺新成。与苍生。乐升平。西望长山,东顾限沧溟。翠辇不来人换生,天上月,自虚盈。树分残照水边明。雨初晴。气还清。醉却兴亡,惟有酒多情。收取晋人腮上泪,千载后,几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