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的真实人生
如果生平只被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概括,具体要写哪些内容就需要好好斟酌。尤其是这篇章中还要包含家族,伴侣和后代。其实想要细致的描写是相对容易的,高度的概括往往需要取舍,而后辈则需要抽丝剥茧去还原真实的历史瞬间。有烟火气的历史是由彼时的不止存在于正史中的人物去完整,还原,而《世变下的五代女性》就是从这样一个群体中去找寻历史的真实面目,让读者去翻阅,去感悟。 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往往在史书中围绕事件主角及其家族进行介绍,事后总结,而对于当时的普通人却很难有余墨去描绘--不过也确实事出有因,惶惶几十万字的史书想要将一个时代描述的详略得当自然是首要任务,但是也会让读者觉得距离遥远。而苏州别驾张涤妻子高氏祖父、父亲都身居武官要职,与文人张涤的联姻是当时常见的武将与文官的结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晚唐朱温蠢蠢欲动,张涤想要避祸远走却在途中遇难,至此高氏带着三子一女开始了艰难的生活,“诸孤无所寄托”,短短六字却让人心生凄凉:丈夫遭遇不测,出逃路上所携带的财物被盗贼劫掠一空,屋漏偏遭连夜雨,但是活着的人依然要咬牙活下去。高氏长子在曾经赏识和提拔丈夫的官员的帮助下又得荫封超授官职,高氏虽得诰命但仍有教导幼子成人的重责在身。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虽然随着时局更迭长子也不得不移忠,但是最终官至九卿,并以资品抵换加之君恩为高氏请命获封县太君。前半生的风雨飘摇终是被晚年的荣宠加身换了一个值得,即使在铭文中对于亡夫的记载寥寥,即使高氏并没有与亡夫合葬。 想要嬴得生前身后名声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乱世之中。崔氏夫人的铭文中出嫁前和出嫁后占了几乎相同的字数,大概是从篇幅上暗示父家与夫家同等重要,即使父家所承袭的神策军在他们所处的五代已经被解散,但往昔的荣光也是不容后代遗忘的。即使钟鼎蒙尘,堂前也没了富贵燕,但祖先的荣光就是由后代的不遗忘所堆砌起来的不是么?不然为何《红楼梦》中及至第五代的贾蓉已经需要父亲花三千两银子买个虚职加上长长的头衔来挣面子,到了除夕祭祖依然香烟缭绕大摆排场,全然不觉府中已经寅吃卯粮?遗忘最后才会光临自己的后代。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与丈夫的名讳、父祖母、地望、官职、恩荫等与官宦之家相关的内容却找不到痕迹。正如上文所言,能够写的内容自然是会大书特书,回避不谈的只能说明这部分内容无处着笔。而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崔氏在一些重要场合会由崔氏承担较多的责任,甚至由她代为主祭,不得不说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多元的,复杂的,有些角色也并非单纯的女性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