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弯路是怎么造成的?

1
说中国法西斯有两个抓手,第1个是蓝衣社,第2个是新生活运动。蒋介石在后者是完全失败的,不管是积极动员老百姓,还是被西方直指为实质是法西斯主义。
而前者蓝衣社旗组织原名是中国国民党铁血团,戴笠的特工部,在国内往往被称为铁血队(178页)。所以你就知道这些词都来自于德国的俾斯麦。一种超人强力主义,并且通过控制军队来达到个人独裁。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后来他们又结合二战中的丘吉尔,在中国词汇创造出血汗主义:blood,sweat,and toil。
你这才搞明白,当年的蒋介石到底想要什么。一个面临着党派林立的国民党的蒋介石想要什么。一个幻想着德式技术进步和沙文主义的蒋介石想要什么。
不少章节均有创见。作者找到了一种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研究中国和德国关系的问题式,并通过公私材料证明了这一点。不仅是德国对中国,也有中国对德国。
2
很多来自于蒋介石青少年的潜意识。他那时候就研究德国的战争,学为其严谨的战术,还有重技术主义所折服。
所以在他儿子留学德国前,他是这么教育儿子的,中国应该向一个稳健扎实而不是充满幻想的国家学习,比如说美国。日本人是没什么可学的,他们的产品制造太低劣了。英国人太迟钝。
蒋介石是这么评价德国的,不仅仅是说他们的精神很节俭,而且诚实率直和简朴。而且说德国是中国唯一可以从中学到东西的国家,他们可以给我们打下底子,从而培养发扬我们自己稳定坚实的作风。
其实作者柯伟林没有在这篇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从蒋介石的这些话就能看到他想用德国的特性来改造中国政治组织内部以及国民性,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也不是说蒋介石从来不考虑北方那个国家,也不是说他真正的欣赏希特勒,也不是说他真正的把希特勒式的元首崇拜用到了政治治理当中。
而是他自身的政治哲学,和原来孙中山带来的美系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并且导致上层思想的持续分化。他自己的思想是摇摆不定的,是从现在的蒋介石日记研究当中就能看出来。特别是他受CC系的影响,认为传统道德能够和基督教结合起来,成为政治统治的制高点。所以他那一段时间真的自我催眠成为了儒家的代言人。
和他开始比较向往的德式政治经济学又产生了差异,其实是走了一个10年的弯路。
而当时中国那么多的党派,包括国民党,他们的时间已经耗完了。抗日战争开始。
3 蒋介石1927年的婚姻,就是通过宋氏家族牢牢的把美国的大手抓住了。和美国的财阀联姻,就是他不断的能向美国所要支持的抓手。
当然他也能不断的向日本要支援。特别是当他和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一同争夺日本的时候。这基本上是资源的你死我活。
回头来想蒋介石青帮式的暗杀以及对我共产党人的大肆杀伐,真的有点法西斯作风。
确实要感谢这本书,他在一个波谲云诡、现在充满严肃嘴脸的阵势当中,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民国政治文化史的一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