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掩盖的现代学术进路

胡适与章太炎各自的学术范式,并不是一新一旧的截然二分,各自是都对旧式文化的转换和对新式文化的塑造,尤其展现出被“西学东渐”压制的“晚清传统”。 章太炎在求是和致用的徘徊中,始终反拨“以政乱学”之阴魂,抵制“官学”对于学术的“阉割”,自传统披炼出现代学术的独立精神;传统士人之社会责任感与现代公民意识,古之博通适用与今之学科分化,交错于胡适心中,他“尴尬”于学术与政治、专家与通人间。西学训练与汉学底子艰难嫁接,治文学史与哲学史中虽有随意剪裁之嫌,却也多了分“了解之同情”;章自传统乾嘉汉学出而经、子二分,治子学更突出义理之重要,然古文训诂之守成门户之见;胡融合实验主义与乾嘉考据,大推汉学之“科学精神”,却逐渐萎顿于“拿证据来”。 最后三章,未免游离于中心人物,然而总体看也不算“离题”:近代转型以游侠勾连大小传统、散文现代转换与古文资源、年谱自传(中西结合)背后的“自我陈述”(中西之差) 本书每篇皆可独立观之,玲珑八面虽有枝蔓漫衍之弊,线索不易理清容易糊涂(甚至很难说现代学术是如何构建的),然而,越系统越精约难道符合历史的真正面貌吗?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