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之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精神病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镇压功能,精神病院实际是具有医学外表的软禁之所。禁止发疯如同禁止发言,现代医学把医学变成司法,把治疗变成镇压。”
本书是由福柯的博士论文《古典时期的疯狂史》(1961)演化而来。
福柯在面对普遍偏向保守的古典哲学研究大环境下,将论文走向了激进。与其说他提供了一种研究观点,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知识考古学。
所谓知识考古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考古学的挖掘、呈现意义。其研究方式是去找问题的来源,发展历程来挖掘,尤其是现在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追问,这样的观念是不是人类从来就有的,通过历史的考证发现如果不是从来就有,就对该概念予以摧毁。
《疯癫与文明》
本书所探讨的是关于权利与理性的问题。
什么叫做疯癫,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一种对现代社会的威胁。那现代人对待疯癫的态度是不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
当我们认为疯癫不好的时候,是先有了疯子,还是先有了对疯子的某种规定。
福柯通过对文化考古,发现是人们先有了对疯癫的定义,才有人被指定为疯子,“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于是正常与非正常的背后开始有了一整套的评判标准。
福柯通过对于疯癫史的梳理,去追问【现代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1.历史上对待疯癫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1)17世纪以前,疯癫从来没被定义为不正常,甚至还被誉为独特的象征。早年柏拉图所提出的迷狂说认为,伟大的人所展现的迷狂,是一种神灵附体,离神、艺术、真理最近的状态。同理尼采说的酒神精神。
中世纪
疯癫开始和人的堕落相联系,但依旧跟拯救相联系。
愚人船,处置疯人的方式,一种朝圣的旅行。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一种四大疯人的体现,疯人的背后往往找寻到了真理。而那些正常的人,极度的利欲熏心。
(2)17世纪之后,疯癫被视作理性排斥的对象,非理性的,现代话语体系重的精神病。
中世纪后期有一种病在欧洲不断蔓延且影响极大,麻风病,这种致死率极强的传染病,导致大量的麻风病院出现,而当麻风病被逐步控制甚至消失后,限制的医院仍旧存在,而它们逐渐变成了一个关人的场所,这些人往往是穷人、犯人、失业者和疯子。
当疯子和罪犯被关在一起,渐渐的人们看待疯子的态度逐渐视其为罪犯,当时的大众认为疯子是充满兽性的,其理性被压抑从而展现非理性。
逻辑就是,现代既然强调理性,那必须指认一些人为非理性的存在,二相对立由此出现。那现代文明是建立在理性至上的,理性的产生是具有极强的偶然性,所以现代理性的产生是具有非理性的。
2.疯癫被排斥是现代理性的话语,制度体系规定的结果,疯癫只不过是理性的某种陪衬,所以疯子从来都不是一个病理学上的结果。
那现代影视当中所浮现出的一个追问现象,当主人公一觉醒来被关在精神病院,被指任为有病,那如何自证没病?如果一个医生真的认为你是有病的,那大概率是没办法的,做什么都是无力反抗,顺从与反抗都会被定义为有病。那黑与白之间,需要建构一个衬托白的标准。
既然我们是在追寻现代文明是如何产生的,那现代文明根本不具有崇高性,理性如此的野蛮霸道,理性文明以一种貌似理性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疯癫者。
福科少年经历:会被认为是偏执型人格
小镇压抑家庭,医生父亲,性格内向,认为社会正统秩序是压抑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