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节目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很多案例里施暴者都有常年酗酒的习惯,但其实通常来说他们在施暴时候都很清醒,至少知道自己在施暴。 在施暴人眼中爱是一种占有是服从,或者说他们把占用和服从称作爱,而暴力是他们用来满足自己支配欲的出口,施暴者总是对自己的行为否认、弱化和扭曲,这并不是一种欺骗而是他们本能的真实想法。 除了行为身体上的暴力,我们还要警惕施暴者于心理上的暴力,言语威胁和肢体恐吓,通过各种借口责备贬低受害者,获得心理上的特权以及对暴力以爱为名的粉饰。 很多施暴者都把法律作为操纵的手段,甚至很多时候法律和司法系统是对施暴者的纵容和共谋。
还有一个另我印象深刻的两点,是视频里出现的孩子和大人。家暴是孩子遭受痛苦的开始,而孩子是很容易用来攻击受虐者的武器。施暴者在施暴时体现的绝对强权会在家庭中埋下恐惧的阴影,长久的暴力会使家庭关系不断分裂走向极端化。施暴者把自己的配偶当作自己的所有物,也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而在孩子选择远离的时候,施暴者会以此为借口怪罪受虐者破坏了他们的亲子关系。
虽然很多家暴者常常在自我辩护中解释自己在儿童时期曾受到过虐待,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小时候受过虐待的人并不一定会在长大后成为施暴者。反而在小时候长期旁观家暴行为结束后家人和好如初一切回归常态的孩子,久而久之会把家暴当成一件正常的事,受虐者只是在不停地犯错而因此付出代价,甚至因此责备受虐者在家暴过程中的反抗,更容易导致小孩长大后成为一名惩罚错误的施暴者。 现代社会受虐者在受到虐待时已不再保持沉默,而施暴者防范那些可能提供帮助的援手,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那些人争取到自己这边来,所以不断地曲解扭曲事实,寻找罗列受虐者的错误,对暴力行为否认甚至粉饰美化。
家暴行为不分男女,但是在男权社会,男性耳濡目染对于权力意识的渴望往往比女性更严重。
还有,大男子主义真的是一个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