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鬯《寺内》的几个短篇小说简说
读刘以鬯的小说自然是因为王家卫,不过,在读《王家卫的感官电影》这本英国人写的系统研究王家卫电影的理论书籍之前,并不知道王家卫的电影与文学的关系如此紧密。在书里提到的与《花样年华》有关的作者便是刘以鬯。在此之前连这个作者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最开始读的是《酒徒》,然后是《对倒》和《寺内》,因为当时在学习短篇小说写作,于是对《寺内》的好奇要多一些。刘以鬯的《酒徒》采用了意识流写法,他本人也主张小说写作技巧和表现方式要和现代社会相匹配,“甚至超越世代”,亦主张小说的创造性。他的《寺内》也是此种理念的实践,在这部短篇小说集里面能看到非常自觉的写作探索。
用作整部书题名的《寺内》写的其实是《西厢记》的故事。可以说,从标题开始,作者就准确地把握了整个故事最微妙的部分,这是一个发生在寺庙这样一个禁欲场所的关于爱欲的故事。小说的开头开得妙绝,故事发生地并非直接写出,而是借一只不太安分的昆虫从牌匾上的一个字飞到另一个字,巧妙地交待出普救寺,读起来又有很强烈的画面感。整个小说用精致雕琢的语言道出了一场春色笼罩下暧昧隐秘的情事,人物的情感欲望与外物融为一体,大胆直接的内心亦令人忍俊不禁,读来传统、古典更是现代。
收录的第二篇小说《链》是我个人认为极为巧妙的一篇小说,内容如标题由十个人物在一天之内的行动片段串联,但又不是人物行动的单纯展示,这些人物不但经过精心挑选,他们之间也并非没有联系,作者精心挑选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时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作者甚至将年月日完整写出,非常精确。这一天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英镑贬值的消息,一件是台风到港。这两件事表面没有联系,但作者却明显赋予了后者对前者的隐喻关系。无论金融风暴还是台风风暴,都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这两件事即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前六个人物都是金融界的人物,后四个都是下层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或者说从前者过渡到后者的人物,是一个扒手,这个人物的出现也非常有意味,在金融风暴尚未对有钱人产生实质影响时,他们的金钱实实在在地丢失了,这种转移方式原始而古老,使得两个阶层之间产生了联系,而影响下层人生活的,是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抽象的金融风暴和有形的台风风暴形成了互相映照的关系。此外,第一个部分也即第一个人物的故事,如果去掉最后一句,实则可以独立成一篇微型小说,它开头写陈可期这个人物擦得亮晶晶的皮鞋,接着写了他优裕的生活内容,其间透露出这个人物自我感觉到的优越感,然而最后,当陈可期带着对自己生活的优越感起身准备下船时,却被人踩了一脚,“那只擦得亮晶晶的皮鞋,变成破碎的镜子”,这一笔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它同时具备了戏剧和喜剧效果,很突然,人生就是这么猝不及防,但这一脚又来得如此是时候,你看到此处大概不会同情他,而是会暗自在心里感到一丝解气的快活。
收录的最后一篇小说《蟑螂》,不仅角度切入新奇,小说所探讨的主题更发人深省。它写主人公对一只蟑螂的态度从欲知置于死地转为延续其性命的转变过程。蟑螂本是人见人厌,也被理所当然地认为见到就必须消灭,但小说的思考却更深一层,它写出了人凭喜好随意诛杀自己以外的生命的可怕,让人重新审视所谓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小说里的主人公不是宗教人士,但他却亲眼见到自己祖母在命不久矣之时频繁自述见到地狱恐惧惜命到了疯魔的状态,同时主人公还见到了因为区区几个硬币转瞬就从世界消亡的人,这些所见对主人公内心的冲击可谓惊心动魄。如果简单写性命之可贵,鼓吹不应轻生,告知须积极人生,或许没有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小说的厉害之处,在于从人们普遍讨厌的蟑螂写起,将人肆意操纵其他性命的残忍,人临死的疯狂,性命消失的轻易,逐一呈现,促使读者和主人公一起感受,重新去思考生命到底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