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来到了呼啸山庄
读完就想到了《呼啸山庄》。
同样是有些扭曲的爱,强烈的爱,深刻的爱,如岩石或凛风一样的爱。爱摧残了希刺克厉夫,爱也让约翰、格尔达、亨莉埃塔、维罗妮卡决绝、压抑或彷徨。爱让米奇犹豫又坚持自我,爱让爱德华宁可告别人世。
好的文学作品不必太纠结于价值观取向层面的评价。我们大可不必一边对表现“疯狂和扭曲的爱”的作品嗤之以鼻,另一边又慧眼识别出《金瓶梅》中的艺术价值。无论是阿婆还是艾米丽,她们并不是在歌颂或赞扬这种爱,她们只是在用文字展现这种爱。当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七交响曲中发出巨大不和谐音时,他真的没考虑要取悦听众,他只是想表现列宁格勒这座城市历史和现实中的巨大苦痛。
爱是人的天性,爱也是千姿百态的。希刺克厉夫的独占、排他以及失败后的鱼死网破的报复,是爱;约翰对格尔达的掌控(和照顾),在他自己看来也是爱。爱使每个角色都在内心指引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哪怕是第三者、婚外情、三角恋、虐恋、跟踪、报复、仇恨,以及谋杀。
与本能之爱相对应的,是社会规则和道德,在引导人们行为的同时,也时刻与人们的天性发生着矛盾的碰撞。作品的文学性,也就体现在了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描绘,以及人性与社会性碰撞下的悲喜剧(当然悲剧成分更大才行)。
再说了,爱德华和米奇的爱仍然让读者感到阳光下的人性之爱的温暖——互相需要、无私付出。然而即使是这样看起来符合现代三观的爱,也来源于此前的那些可能阴暗而像熔岩一样奔涌着的爱。爱情激发出野性,野性驱使着扭曲或强烈的行为,进而打破了人物关系与格局。死亡的冲击才真正使这二位诚实地面对彼此的爱意。
现实中,我们都想要这种温暖的爱。作者却给我们当头一棒——你们以为这种爱,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当然,就像《呼啸山庄》也有阳光照耀下的结尾:飞蛾在石楠丛和兰玲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阿婆的每一部小说总逃不脱撮合成一对(或一对以上)。
说起来,阿婆到底是展现出了英国女作家对“大爱”的深刻把握,在某种程度上她们是有这个传统的。英国女作家早熟、敏感而独立,对近现代社会中的人性有着超然的理解,“赛博朋克”似的工业化对那个年代的她们来说,是一种极富张力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观察的土壤。男性化的视角+女性的感触,最终写下了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爱。当读到这些爱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被文字所驾驭的感觉,仿佛是每一段描写带领着你去感受。
只是本书苦了伟大的赫尔克里波洛,也许他在本书中的角色就与《呼啸山庄》的“我”一样吧(因此扣半颗星,哪怕阿婆把这个“我”的角色让给雷斯上校呢!)
(有空进一步完善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