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盐野七生·文艺复兴小说 编辑手记
对于文艺复兴、罗马、希腊我其实一直有些无感,总觉得卯着劲儿才能读进去,话题经典却遥不可及。《罗马人的故事》的作者盐野七生,倒是一直活跃在日常工作里。2020年第一次接到她的新作品选题,满眼狐疑,盐野七生还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这种路转粉可以说是始料未及,我惊讶于她对人类观察的细致,从古至今,上天入地,鞭辟入里。你要是以为她是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究可就错了,有关生活的一切好像没什么她不能聊的。她娇纵乖张,前卫执着,有理有据地评价现代精英男为什么不够性感,耐心教学约会时应该送女生什么样的礼物,如何为女生戴围巾,让围巾在脖子上缠绕出如沐春风的快感。要是哪位男士得到她的指点,想必一定能和喜欢的女孩幸福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了。
不得不说,每每读到这位80岁老太太的文字,总觉得愧对了现在的年岁。关于未来种种敢想不敢做的希冀,在盐野七生眼里都是收拾行李买机票出发的事儿。普通人刚刚毕业,还对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她已经独自开始了环地中海旅行。她坐游艇,开吉普,沿迦太基罗马水渠遗址驱车100公里探寻水源地,从尼罗河去开罗,从大马士革穿过叙利亚沙漠,去往帕尔米拉。
有什么事是她想不到,做不到的?有什么陈词滥调能够规训得住她呢?
不知道这么高的觉悟是不是归功于她学习历史的“幼功”。从大学毕业论文“论15世纪佛罗伦萨美术”开始,盐野七生一头扎进了文艺复兴时代,换上牛仔裤运动鞋,一连窝在书堆里几天一动不动。文艺复兴那种“想看到、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和冲破传统价值观的猛劲儿,是否也就这样传染给了这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姑娘?日本社会为女性定制的结婚、辞职、生子路线,盐野七生不屑一顾,为了研究“文艺复兴种种”,她放弃婚约,只身一人,远渡重洋。
“要研究清楚写作时的疑问,必须阅读原文史料,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住在意大利。”这逻辑,无懈可击。
这么讲究仪式感和体验感的人,写作时也必定一以贯之吧。我猜她一定会像她的“导师”马基雅维利一样,穿好礼服,来到古人所在的昔日宫廷。在那里,她受到他们的亲切欢迎,享用那些专门给她准备的食物。她可以毫不害羞地同他们谈话,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也会像朋友一样回答她千奇百怪的问题。几个小时过去,她一点也不会感到无聊。她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全身心融入他们的世界,葡萄酒一杯接着一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昔日英雄凯撒、伯里克利和腓特烈皇帝已经无法满足盐野七生的欲望,她干脆把自己想象成文艺复兴时代的艺妓奥琳皮娅,与年轻帅气的外交官马可在威尼斯的阿尔托桥相识相恋,一起合奏曼陀林,出席社交舞会,一起喝酒吃肉见朋友。因为罗马间谍的身份,奥琳皮娅害男友被威尼斯最高情报机构开除,二人几经周折在罗马安顿,又在威尼斯遭受奥斯曼土耳其暴击时,不得不面临分离的痛苦。西欧剧变、阶级藩篱、权利斗争,两人没有逃过一次历史的席卷,在冰冷的世事变迁中不断复兴着一段微小而柔软的人情。
常常想盐野七生的作品究竟好读在哪儿,为什么她笔下的历史没有因为遥远而变得脉数微弱,为什么她不会像柏杨先生在芒特玛古堡看到印第安人的叶草箩筐时那样老泪纵横。因为她研究的,始终不只是历史,而是人。历史无法介入今天的困难,在盐野七生这里毫不存在。她偶发的狂妄甚至变得有些可爱,今日独立女性、知识分子、国际关系等话题,她都早在贯古通今的思索中有了自己的答案。
很庆幸能在不到30岁的年纪遇见盐野七生,每每遇到难题都能想起老太太化着烟熏妆抽着七星烟的姿态,坐在反复考证悉心挑选的但丁椅上,询问古人的建议,兴致勃勃地探索未知世界。
打开她的书就像是回到16世纪的冬天,佛罗伦萨街边的肉铺里摆着小山一样的猪腿和热气腾腾的埃及豆汤,街上的人们走得悠然,你可以搓着手吹着哈气,随时上前与他们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