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走的,是窄门

p160 一味的攻击或捍卫神的真实性与否,都是愚昧的表现,前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后者没有理解基督教的真正境界。 基督教对信徒的道德要求无疑具有社会价值。 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于是基督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有了神的关于天国与火湖、永生与死亡的应许,让凡夫俗子因为恐惧死亡而向往天堂而守约。这是智与善的魔术,非读懂的人不能理解,但《圣经》告诉世人了要进窄门。 什么是窄门? 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基督徒的得救缘于神的“约”,缘于神的应许。但进不得窄门也同样缘于“约”,缘于神的应许。 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 以上是书摘,这就是这本书对我产生思想碰撞的一个点。
对于所谓的迷信的神,小时候当我孤独害怕无依无靠的时候我在内心会祈求祂保佑,保佑我平平安安躲过暴风雨。 长大后我质疑一切神灵,离职的时候人事部经理打电话给我说“遇到一切困难都不用怕,有主在保佑你,你只需要向祂诚心祈祷。”我敷衍过去了,心里根本不信。有家长跟我说她转信了基督后心态平和了,说“一切都由主安排,主会帮我的。”我心想这对你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也好。但它不究竟,而且我内心对于她的这种依赖还有点鄙视。 还有,很想剥离来访对我理想化,一点点多余的理想化都不让存在,就觉得我谁都不是,你要靠你自己呀。(关于这点我现在好多了,哈哈,我可以适当默许来访把我当做一个精神依靠。) 所谓迷信的神的存在,是具有社会价值的。不管是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还是佛教的六道轮回,对信徒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价值。我不能因为它不是我要的东西就去否定它的价值。 只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信仰怎能止步于此?太不究竟,我不满意。 我要进的是宅门,即神就是我自己,本性具足,神就是道,道法自然。 我不作恶不是为了进天堂,我不作恶仅仅是因为我做人的良知。 我不需要和所谓的某神达成一笔交易:我遵守你给的约定,然后你给我应有的承诺;我不做恶不杀生,然后你让我进天堂。 原因,除了我天性中的叛逆、不想被束缚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不相信真有这样的约定存在。而且这样的约定,不给人以自觉、自醒的机会。 依赖这样一个所谓的救世主,其实就放弃了自己的自主权,放弃了主体性,放弃了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尊严。 在《答约伯》里,最后约伯对上帝有了质疑:没有全能的神,神也有傲慢,神也需要被感恩。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并不低于神。 所以小说里苪小丹与王明阳的这一段对话,让我内在的一些哲思更加确定和清晰,所以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就觉得“哇,讲得太好了。” 这是阅读这本小说带来的共鸣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