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故事发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唐人街。华人在移民美国后结成互助社团,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由来自特定地区讲特定方言的人组成的地域性会馆。一种是同姓组成的宗亲会。另一种兄弟组成的社团,这种被称为“堂”。本文主要讲述以李希龄为首的安良堂和以“素鸭”为首的协之间帮派的相互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腥风血雨。
帮派的形成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相关。
“赴美人几乎不曾接触过公正执法的无私官员。他们习惯于古老国家的强权统治一在族内,受族长管理;在乡里,由里正规范;在地方,由地方官赢决刑事、民事案件。纵然乡里小吏仅仅处于以皇帝为首的行政机器的末端,但他们或许是偏远地区的中国农民所能接触到的最有权势的人。赴美的大多数华人移民恰是这些生长于乡里的农民赴美以前,他们的大多数问题都在乡里内部解决。
华人离境赴美时,中国尚没有成熟的法律体系,而且他们遇到的问题可能也不需要复杂的法律制度来仲裁。通常情况下,争端都是由里长或有威望的族长根据他们对传统与公义的理解来公断;少数情况下,争端会上诉至地方衙门,但是对这些诉讼做出裁决的地方官员大多非常腐败。”
赌博在当时的华人之间十分流行,而帮会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赌场以及收取的保护费,帮派之所以能够在纽约站稳脚跟与纽约警察的贪腐密不可分,每一起斗殴的背后都能看到警察的身影。致力于清除贪腐的警察,贪赃的黑警察以及帮派之间的斗争贯穿了全书。
“多也街13号死了一只猴子”,白人会这么充满歧视得称呼华人,种族歧视十分严重,即使位高如“素鸭”,也还是被剥夺了孩子的监护权。
“在坦慕尼协会掌权时期,纽约警方对华人行使着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在警察局里,从局长到警探无不是臭名昭著的腐败分子。低薪的警察恣意压榨商家和个人,对拒绝行贿的人威胁恐吓,甚至不惜暴力相向。与此同时,警察也对华人有很深的偏见,把他们视为祸患。不仅如此,被捕的华人同样不能指望得到检察官的同情或法庭的公正审理。”
帮派之所以能有势力,依仗的还是纽约警察,当警察决心铲除帮派时,“堂”也就很难再立足了。
“警察局开始表现得好像所有华人都是罪犯。无辜的华人受到骚扰,所有司法救济措施都无济于事,向来站在警方一边的法院似乎也没有为华人提供有效的援助。政府各机构的想法一致。它们已厌倦了堂斗,即便消灭堂斗会殃及众多无辜者,甚至摧毁唐人街,也在所不惜。”
堂斗的逐渐消失还和排华法案,经济萧条,齐心协力抗日有关,“尽管安良堂与协胜堂的对抗还会继续下去,但是两个堂口终于学会了如何共存。”
故事讲得很精彩,帮派的形成,斗争以及逐渐共存都有着清晰的脉络,纽约华人街的帮派斗争不过是大时代下中国人的一个缩影,在堂斗的背后是贪腐,势力的角逐,以及种族歧视。另外很感慨的一点是,一百多年过去了,即使中国已经强大,歧视和妖魔化华人的现象依然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