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缤纷,宇宙兴灭,尽在这本奇书
1937年发生了什么?只要百度一下“历史上的今天”,可以搜出来几十上百条内容:日军进攻卢沟桥、南京大屠杀、纳粹举行最大的一次集会、顾拜旦病逝......而对于科幻史来说,这也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横空出世了一本奇书——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的《造星主》。
奥拉夫·斯特普尔顿前四十年藉藉无名,做了许多事,却成果甚微,但他过去的经历——童年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父母离异、投身工人运动等——成为了他后来厚积薄发的动力。他的科幻处女作《最初与最后的人》,融合了诸多领域的思考,一出版即引起轰动。
《造星主》是奥拉夫的第四部科幻作品,写作多年,数易其稿,在父母去世、世界动荡中,奥拉夫最终写成了这本“奇书”。由于当时国际局势的严峻,这部作品虽然受到知识界几乎一致好评,但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终奥拉夫一生,出售不超过5000册。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这部厚重的作品,最终成了传世的经典。
这部作品即使放到如今,也是一本奇葩无比的存在。它既没有黄金时代的技术细节,也没有新浪潮时代向主流文学的靠拢,这部作品采用了一种诡异的方式来展开故事——主人公在梦中灵魂出窍,意识在宇宙中自由遨游。
看这个开头,很难相信这是一本科幻,但是之后的内容,堪称震撼。主人公的意识在宇宙中越飞越快,见过太阳系各行星的风采,又开始领略万千星海,甚至于,有时候他的意识直接穿过星体,意识体的渺小与星体的庞大,对读者形成一幕又一幕的冲击。
而后,意识体竟然找到了一个又一个地外文明:与人类相似、以气味为特征的类人族,天生的航海家船族,相爱相杀的共生族......在《超验三部曲》中,冈恩老头描摹了十几种文明形态,奥拉夫的《造星主》中虽然没有这么夸张,却对不同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社会形态等进行了大胆的而细致的想象,并在其中表达了深邃的哲思。
对于喜欢主流文学的人来说,这部《造星主》并不适合读。意识体的游历过程,并没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恰恰相反,它文字狂野,时而讲述见闻,时而抒发思考,充斥其中的哲学思考足以令人疯狂及劝退大量读者。
如果仅仅是星际旅行+外星文明,《造星主》远远不足以封神。在故事中,主人公的意识除了自己的旅行,竟然靠着一路拐带,带上自己遇见的每个文明的意识一起游历太空。而这些意识,是一个整体,内部却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这种玄妙的感觉简直让人神往,恨不得自己体会一次。
当穿越茫茫虚空,见证过缤纷多彩的文明之后,主人公又有了新的惊天操作——进入时间长河,溯流而上,寻找宇宙的起点,再顺流而下,见证宇宙的终结。亲眼目睹宇宙的创生与毁灭,这是何等激动人心。时间与空间,交织成了宇宙中绝美的乐章。
显然,奥拉夫的写作野心远不止于此。主人公的意识,触碰到了创造万物的存在——造星主。这种凡人无法承受的伟大意志,创造一个又一个宇宙,如同工艺品,越来越完美。主人公站在造星主的视角,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玩具的诞生。
在正常人的眼里,造星主应当如电脑程序一般,设定好初始参数,于是,宇宙在爆炸中轰然而生。但是,奥拉夫眼中的宇宙,却是诞生于最繁盛的一刻,向前演绎至诞生,再向后推算至毁灭。造星主的意志,真的令凡人难以理解。
在故事的最后,主人公的意志回归了身体,而此刻,世界将进入连天的战火,他只能面对这破败的未来。但是,他决心要努力,在最终黑暗降临之前,为自己的种族多赢得一些澄明的辉光。
记得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的《月球旅店》中,许多人登上月球,心灵被天外世界所震撼,从此人生发生了飞跃。作为凡人的我们虽然难逃地心的引力,但仍然要仰望星空。唯有那片无边无际的世界,才能带我们穿破现实的迷雾,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