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恶 不可窥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要为血腥杀戮寻找借口。
不要为针对人类同族的猎杀行为寻找借口。
不要为深深地恶意寻找借口。
不要为超乎人性的自私、妒忌和仇视寻找借口。
无论是卢旺达的图西族人,还是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的犹太人,当往日和平相处的邻居向着他们举起屠刀的时候,施暴者的人性早已荡然无存。
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并不是从飞机坠毁的那一天才酝酿的。胡图族人杀害图西族人而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其实从1959年就已经开始了……总统的专机在空中爆炸,只是促使胡图族人痛下杀手的最后一个借口。短短34天内,在大约59000人口的图西族群中就有50000人死于胡图族民兵和平民的屠刀之下。在整个屠杀行动的12个星期中,大约有80万图西族人被杀害,这个效率远远超越了当年纳粹对于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屠杀。
在卢旺达的风俗中,邻居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彼此熟悉、了解,但当你的邻居或往日好友见了面却不打招呼,或找借口匆匆溜走,那么糟糕的事情就即将要发生了。
有些胡图族人以“帮助”的名义收取图西族邻居或朋友的钱财,等到榨干了对方的那一刻,也是将他们送入死神手中的那一天。混乱的局面中,也有图西族人企图以出卖他人为自己争取活下去的机会,可当利用价值消失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就跟着走到了尽头……
任何年代,任何民族,种族灭绝的行为从来不是一种激情犯罪,都是曾有过详细计划和部署的。无论二战时期的德国还是90年代的卢旺达,种族灭绝都是由其当地持续执政的JQ政体具体计划并发动实施的。他们宣扬民粹主义,煽动仇恨,物化对方(图西族人被叫做“蟑螂”,如同犹太人被叫做“寄生虫、犹太猪”),掀起屠杀浪潮……
贫困与低文化水平,致使胡图族人特别容易被蛊惑、被煽动、被利用……而政府对于胡图族人残忍屠杀行为的默许也成为一种无声的鼓励。 并且,杀掉图西族人,占有他们的奶牛、土地、财产,甚至贞操,都是“顺理成章”的“收获”。因此,大屠杀,就成了一件“值得一起结伴去做的事情”,哪怕有人会因恐惧或愧疚不愿参与,也会被联攻派民兵押送去参加,而一旦开始,染血的屠刀便不再停歇……
一个人的邪恶取决于他的内心,而不是性别。当胡图族的男人们每日出门参与屠杀行动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或阻拦自己的丈夫。相反地,她们非常高兴看到丈夫带着战利品回家,同时,她们自己也会每天出门去图西族邻居的家里搜刮可用之物。这种夫妇相随的行为模式,与往昔德国纳粹夫妇的相互鼓励与支撑是多么地相似啊。~~
当大屠杀结束之后,幸存者的心理创伤是难以抚平的。他们大多数人都变得沉默寡言。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幸存者综合症。面对那些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未曾经历过大屠杀的图西族人,他们感觉自己更加边缘化了,不再敢信任任何人,失去了亲人、田地与房屋的他们更加感到孤苦、迷茫……有些人收拾心情,重新振作,打理生活日常,从外表看上去一切好像都走上了正轨。 但是,当往日的杀手们从狱中被释放回来,又重新成为他们的邻居时,你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背影中看到那无以言表的恐惧与绝望……
卢旺达这个国家的命运在当代历史中是非常特别的,独一无二的。这里的幸存者并未得到补偿,伤口也从未得到愈合。但他们随即就要面临和昔日的凶手、头领、策划者的家庭又得重新朝夕相处的现实……还能说些什么呢?这次种族灭绝差一点就达到了目的,无论幸存者还是杀戮者、策划者,各自的想法又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幸存者的正义从未得到伸张……
杀戮者的罪恶依然未曾仔细清算……
策划者的孽债已然无人提及……
卢旺达大屠杀期间的画面,人们几乎从来没有见过。这并非个例,其他的种族屠杀也同样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进行中的画面。比如犹太人大屠杀、亚美尼亚人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当时的照片资料,那是因为在大屠杀的现场,在沼泽地,在教堂里,在森林里,没有摄影师的容身之地。彼时彼地,外面的人也不可能进来,来了也活不下去……
杀手们的逃避,幸存者的恐惧,策划者的“健忘”,都促使最终的正义被限制在了政治层面上。真正问题的症结并没有被直面、被化解、被宽恕。未被正视的历史,就像是一座被掩埋的火山,世人并不知它何时会再度爆发……
建议共读:【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之《纳粹集中营史》、索恩系列之《罪行与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