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弗洛伊德老师的无限创造力
李翼。
弗洛伊德和绝大多数国外名人一样,对我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他是精神分析学科的创始人,极富洞察分析,以及想象力,让人类的视角和研究领域,从星辰大海,回归到同样浩瀚又难解,熟悉又陌生的内心世界。这样“进化”的理论,所产生的冲击力,以及“反弹”回来的压力,应该不会比哥白尼,达尔文所遭受的逊色,不管是从宗教,或是科学的角度来说,人最难以直面的,恰恰还是自己的内心。

弗洛伊德的理论当然是备受争议的,除了一般的传统守旧思潮外,还有他的弟子慢慢跟他分道扬镳,像用自己的剪刀剪断脐带般,摆脱师承的关系。其中最显著的观点,就是弗洛伊德太过强调性,什么心理问题,都被和性扯上关系,但性在人类的生活中,真占这么至关重要的地位吗?
对此,在弗老师所著的《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的前言中,就有“反驳”,“精神分析的片面性就像一位化学家,他把所有化合物的形成归因于化学物质之间的引力。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否认万有引力,只是将这一问题留给了物理学家去处理”。
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而不是什么诡辩伎俩。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让人极为欣慰的,即使随着时代与研究的发展,弗洛伊德在所谓学术方面经受着越来越大的考验与挑战,但在艺术方面,却是一座富矿,或者是深井,泛着源源不断的资源,好象永远都淘不尽,开发不完。
《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一书分为四章,分别是艺术,文学,恋爱和死亡。在《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中,对于此塑像的胡子,和手部动作,以及《十诫》法版的分析,与其说是某种科学的精神分析,还不如说在思路上更像是一部地道的短篇历史推理小说,甚至是一篇安乐椅类型的,而弗洛伊德这位名侦探,都不用成天在摩西像边上端详与研究,只要手里有几张清晰的照片就行。

而在《三个盒子的主旨》一文中,他比较系统的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包括《威尼斯商人》中求婚者被要求在三个盒子中做出选择,继而再联系到《李尔王》中的三位公主,最后看似思维跳跃,实际上却是有理有据的归结到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除了给人间带来美丽和恩惠,以及掌管四季变化和人间秩序,还有一个最小的女神,是决定人们以何种方式死亡……
弗洛伊德以独特的视角,掌握了更深层次解构莎翁戏剧的钥匙,而命运三女神中最小,也是最关键的阿特洛波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呼应了此书的最后一章节,即《死亡》,其中包括对战争与死亡的思考,梦境与心灵感应,以及一例17世纪附魔神经症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