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会灭亡一点不奇怪
党争确实消耗掉了宋朝的资源,但宋朝灭亡的原因,并非只有党争。
赵匡胤为了不重蹈五代的覆辙,将兵权收拢到自己的手里。到了宋朝的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执政时,到了甚至就算皇帝不御驾亲征,军队指挥权还是在他手里。就算再怎么不懂军事的人也明白,这是多么要命的事情。首先古代交通不便,消息一来一去要很久,而战场是需要急智的,有时候抓住对方的破绽,反败为胜,以寡胜多的故事不是没有。赵匡义整那么一出,是打算让契丹方面先存档吗?
赵光义这位皇帝,还是有打仗经验的。宋朝后面的皇帝,有一些没皇帝的野心,没皇帝的政治素养,更有一些连皇帝都不想当。让这些人去做政治、军事决策,导致了后来出现的,女真打南下,北宋被打到全灭。在这一连串的故事里,皇帝首先没搞清楚契丹和女真的实力,也没搞清楚契丹有没有侵略宋朝的想法,就直接去找了女真。宋朝军队和女真族一起从不同方向夹击契丹。宋朝军队被契丹打败,在女真面前暴露了真实实力,有了后面南下灭宋等故事。
不过这个锅也不能完全由皇帝来背。宋朝是文人集团和皇帝共同执政的。举例来说就是有一任皇帝不想去御驾亲征,大臣就故意把坏消息的奏报压了十来天,一次性递给皇帝,一次胁迫皇帝妥协,同意出征。在皇帝即将御驾亲征前,被留下主持后方朝政的另一个大臣逼得亲口说出,如果打了败仗,就让太子继位的话。
可以想见,宋朝的文人是有自己的政治目标的,就算这个目标和皇帝的是冲突的,但不妨碍文官想法子让皇帝赞同他的。皇帝是无法超越文官集团发号施令的,有时候甚至会被文官左右,更改决定。
所以,宋朝的文人是能左右朝政的。他们也想要“富国强兵”,但没找对路子。比如说“富国”,这些文官不可能为了减轻财政,先拿自己的薪资和福利开刀。比方说“强兵”,那一定要提高武人、武官的职位,但他们从狄青到岳飞都是看不上的。
尤其是在“强兵”这一块,就算到了北宋亡,南宋立。即便已经亡了一次国,大半江山易主,宋人还是没有改变文人本位的思想--重文轻武。南宋的统治者们,宁愿用岁贡稳住女真族。而女真族这边也有因为南方地势,不适合骑马作战,加上北方的经济不如南方,占据北方的女真族需要南宋的经济支援。双方在“周瑜黄盖”的平衡中,达成了暂时的“和平”。
但变故还是出现了--蒙古的崛起,就像春天回暖,冻住的河水终将重新流动。僵局打破,该远去的终究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