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12岁的女儿发一下书评
女儿尚未申请账号,暂用我的账号帮她发一下书评。这也许是至今她最喜欢的书了。
一、创作背景
《奇风岁月》的作者是美国的罗伯特·麦卡蒙。一开始他创作这本书时,写的是一个关于一个警长的谋杀案。渐渐的,他发现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僵硬的,场景都是”死“的。于是他思考了自己的初衷,他其实一直想写一个男孩的故事,于是决定以自传的模式来写美国南方一个小镇上的男孩亲身经历的凶杀案。
写着写着,他发现书中的人渐渐“活”过来了,整个故事变得活生生的,仿佛故事在自己写,而不是他在写故事了。
写完了初稿,作者把它交给出版商审阅。然而出版商站在一本谋杀推理小说的角度,认为他描写小镇生活的部分太多,要求他改写。这给兴致勃勃的作者浇了一盆冷水。但事后,作者认为他必须捍卫他的写作信念,于是他告诉出版商,他宁愿退出文坛,也拒绝改写。最后虽然这本书还是出版了,但出版商似乎已经认定这本书不会有什么出息。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后,这本书大火,成为了经典,获得了不少奖。罗伯特称这本书是“为自己而写的书”,它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杀死一只知更鸟》等书并列为经典。
二、故事内容
奇风镇是一座宁静的南方小镇。十二岁的科里本该过着一个正常男孩的生活,但在一个春天,他和父亲亲眼目睹了一辆车开入水中,父亲跳下湖救人,可发现车里的人早已死去,双手被铐在方向盘上,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凶手精心设计的谋杀案出现了破洞,善良的父亲从这以后就每日不得安宁,做梦都会梦到湖中的人,而梦中的人一直重复着一句话,似乎是在埋怨父亲没有救他。
为了唤回几乎崩溃的父亲,科里花了一年独自寻找真相,经历过生死离别,也遇到过许多挫折。科里渐渐找出了真相,却差点遭人陷害。故事的最后,科里,父亲和凶手坐上了同一辆车,车也和开头的谋杀案一样落入了萨克森湖中,凶手在关键时刻终于露出了善良的本性,在推科里和父亲上了岸,而自己则长眠在了萨克森湖中。
这本书不光是一本推理小说,还是一个男孩的自传,描写了小镇的生活,将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小镇也让人心生向往。这种非传统的推理小说不仅让人眼前一新,还让本来普通的案件变得丰富起来。看来,作者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
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最后的时刻。父亲每晚都会听到湖底的人向他说一句“跟我到那黑暗世界”,父亲认为这是死者在怨恨他没有救下他,因此备受打击。而最后却发现那其实是被害者在向父亲传递凶手的名字“甘沃·道纳赫安斯杰”。乍一看,这只是一个谐音,但原文是英文,是如何做到在英文翻译到中文时还能保留下着个谐音的呢?我想这是译者的功劳吧,这也让我对译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
三、我的阅读摘抄
1. 我们看到月亮正慢慢往下沉,远处的天空渐渐明亮起来,星光越来越黯淡。晨曦中,萨克森湖的水面上一道道蓝色和紫色的水光相辉映。
2. 虽然那只是辆脚踏车,但它所散发出来的力量,足以令全世界各大名牌跑车相形失色,就算马力大、底盘再低也一样望尘莫及。车身上镀铬的部位是如此光亮夺目,有如夏夜皎洁的明月。车头有一个大圆灯,把手的橡皮握把上装了个喇叭。而车身看起来是如此结实坚固,就像是赫拉克勒斯壮硕的肌肉。而且,它看起来似乎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冲力,一种绝对的速度感。另外,它把手两边向前垂弯成一个半圆形,仿佛迫不及待想迎风冲刺,而且,那黑色的橡胶踏板显然没有被别人踩过。
3. 冷飕飕的风扫过窗外的树梢,我伸出手贴在窗玻璃上,仿佛能感觉到风的凛冽。
4. 不过那年的冬天似乎特别顽固,仿佛一只白猫伸出尖牙利爪又抓又咬,死掐着南方不放。
5. 我只好乖乖从梦境中钻出来,残留在脑海中的那些梦中的景象开始慢慢消散。
……
五、结语
这本书的主题涵盖了亲情,友情,死亡,写作,勇气,正义,善良,恶势力,种族偏见等。字里行间散发着无限深情。他完美融合了悬疑曲折的故事性和深沉动人的文学主题,是一本值得用心阅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