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译举例
比较琐碎的,如耶稣会(Jesuit order)译成耶稣会制度、新纪元运动(New Age)译成新时代、新约译成旧约、漏词漏句子之类的就不记录了。
第一章
第三个例子是对理智或者理性丧失了信心。这种丧失被视为提高主导能力的训练。
应当是理智或理性被认为是提高主导能力的训练,下文就在说它们是有权者用于控制的手段。
第二章
如果你不是基督教徒,你或许还是会珍视第四种类型,因为为了弄清到底该同意什么、反对什么,你会想要了解明智的基督教主流理解方式是什么样的。
“该同意什么、反对什么”的范围没写明白。按原文意思,应该先得了解基督教的主流理解,才知道应该同意或反对其中的哪些内容。
第三章
那么,在那张桌子旁围坐交谈时的话语又当如何呢?
应该是“关于那张桌子的讨论呢?”也就是后文谈的历史记录。
基督教信仰认为某些证据基本上是可信的。
应该是基督信仰建立在认为某些见证在根本上可信。不同人认为可信的见证或许是不一样的,所以下一句说,证据不同,对上帝的理解就不同。
第四章
欲为上帝之所欲者。
有歧义。可以理解成“想做上帝想做的”,也可以理解成“想成为上帝想要的”。原文是前一个意思。
第七章
道谛,还有八正道。
原文将八正道视为道谛。“即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和八正道(正见、正思……)。”
第八章
然而,至少我们仍然承载着关于那些选项的知识,并且我们关于文本的意义和真值的判断也会受到翻译之外的那些东西的影响。
这句话是指,虽然我们在翻译时排除了一些义项,但在解释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带着那些应该排除的含义,受它们的影响。
这就得说到基督教诞生之所——罗马帝国的希腊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这一文化对语言、意义、真理、交流以及犹太经卷阐释传统所作出的贡献,均有极为精深的研究。
这句话读不通。原文是说研究历史可以看到两股贡献,一股来自罗马帝国的希腊化时代,这是基督教诞生的时代,对语言等有很深的研究;另一股来自希伯来的犹太经卷释读传统。
第十章
探讨社会议题所要求的神学上的缜密很可能始终都无法实现。
这句牛头不对马嘴。原文说的是,现在对神学思考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希望用神学思考社会问题,所以这种思考(实际上是提供这类教育的机构)或将“供不应求”。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