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十亿美元分子》

刚看到书名和关于书的介绍的时候,我就马上联想到前不久听的那本《坏血》,都是科技医学领域的故事,只不过正好是一正一反,两个案例,一个案例讲述了大众,甚至是顶级投资人,是如何容易被蒙蔽的;而这个讲述的是医药领域的创新是多么的难,多么不容易的。故事可以算是,博格的自传,也可以算是他所创立的福泰制药公司的一个创业史。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博格是怎么从离开老东家默沙东,创立福泰医药的?博格博士毕业就加入默沙东,然后在师父的带领下逐步成长为默沙东的首席研发主管,正在感觉仕途无限的时候,博格突然离职创业了,原因是技术路线之争,默沙东和博格的师父认为药物的研发只能走试错和发现的道路,但是博格认为药物的研发应该走创造的道路。这两条技术路线之争,无法调和,最终导致了博格的出走,也气死了自己的师父,甚至不被师娘允许参加师父的葬礼,这实在是彻底的决裂啊,充满了戏剧性。 第二,福泰是怎么进行艰苦的研发的?作者告诉我们,医药的研发周期是很长的,动辄十几年毫不意外,而且医药研发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当然还存在“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可能性,福泰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原本是为了发明一种降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的药物,却研发出了一种解决病毒抗药性的药物,怎么说呢,叫主人公光环? 第三,福泰是怎么解决融资难题的?创业要解决钱的问题,福泰是怎么搞钱的?第一笔钱是靠风投给的,但是第二笔就难了,福泰先联系了英国的一家公司,没谈拢,又联系了日本的中外制药,通过一些手段,谈拢了。最后,搞科研的博格被逼着练出了演讲的本事,最终IPO成功,彻底解决资金问题。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