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日子

2008-1-30
以街区作为一种气质的象征,讲讲相关的人与故事,是日本作家爱用的路数,像新宿、涩谷这种,被描述过无数次,以致一提到地名,眼前就浮现出某一类男女。话说池袋(IKEBUKURO),是东京的三流繁华区,庸俗土气有些低级,——看小说里写的,似乎没走几步就有色情场所,——却是闲散的年轻人聚集活动的场所。西口公园,更是破破烂烂,只是大家叫它“West Gate Park”才多了一些时尚气。
作者石田衣良在这种颓废的图景中放入了他毫无前途可言的男主角。——“我的名字叫真岛诚。”故事的开始,19岁的他是刚从“流氓高工”毕业,回家跟老妈一起照看以骗醉鬼钱为主要手段的水果摊,大部分时间在池袋西口公园闲晃。
随着在公园里结识的女孩儿惨死,“我可以为她做些什么?”逐渐成了他心里最大的问题,不能坐视不管啊。由此,他从小混混变成了能够在池袋统帅各方力量的领军人物,滑板族、越野车族、歌手舞者以及少年团伙都为了解决绞杀魔连续杀人事件而团结在一起……石田衣良一开始大概只是想写一个“草根小英雄”的短篇故事,由最初的这篇发展出了一个至今待续的系列,真岛诚与他的朋友们不断思考着“我可以做些什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本身没有一个是普通意义上的好孩子,盗窃、打架、自闭等等,推理、侦破是基于好奇心和责任感,为了维持“IWGP(池袋西口公园)”的世界能够“和平”延续。
读《池袋》的过程中,总是想起我的青少年,那些在街上晃荡的日子。朋友中也有加入团伙、帮派,偷偷、抢抢、打人或被打,不时被派出所叫去问话,送进工读学校或少管所。人都不坏,有着敏感细致的内心,一旦成了朋友就无比真诚实在,多半心里觉得既然无法在光明世界的价值体系里得到认可,就创造一个黑暗的,称王称霸,至少自在,即便这么想,也还是很苦闷焦燥,仍然会觉得这种“自在”没意思。那种“我可以做些什么”的念头虽然有,可是我们却没有过任何起到实质作用的行动。然后一晃十年,重新回到光明世界讨生活,我们这帮人成为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那段日子也因为缺乏故事而变得禁不起回忆,只留下片段碎影。所以,对真岛诚他们,真的是有些羡慕。
大概像我这样想法的人不少,《池袋西口公园》一出就得了推理小说新人奖,被改编成妻夫木聪主演的连续剧,“IWGP”早已成了日本青少年的流行符号,不得不承认石田衣良的厉害。
且不说什么“POP文体”最基本的文笔流畅、人物鲜活,石田衣良笔下以池袋为舞台,围绕真岛诚,一个又一个新角色登场,用的是最“古典”的小说写法,出现一个人物,后面就有他的事,语言、眼神、动作,无不是故事发展的一部分,基本没有废笔。内容上明明涉及到了整个社会最阴暗的部分:援助交际、乱伦、吸毒、家庭暴力、街头暴力,血腥、猎奇、甚至有点儿过分却不给人颓废感。他的写法让人觉得背负着这些的年轻人们是有心的,虽然过着那种在成人眼里看起来很无责任感缺乏约束的生活中,他们也有堪称严肃的是非观与认真到过了头的情绪。在《太阳通内战》中,“红天使”团伙的首领京一说:“年轻人没有可以尊敬的对象。身旁又没有可以称作模范的大人,而且大人还剥夺他们的梦想。而在我们这里,却为他们准备了偶像和友情。在这里,有被他人需要的充实感、有被朋友欢迎的喜悦,也有他们所缺少的规律和训练。我们集众人之力去寻找现在社会上得不到的东西,所以,大家愿意走到一起来。”恐怕其中,也包含了他自己对空洞苦涩的青春期的回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