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置身于一切不彻底的事物,不去企及群峰之间最短的距离


.这本书是对当代文学:主要是小说,兼及一些诗歌作品的评论文集,作者完美地权衡了蒂博代所言的作家批评、学者批评和大众批评。可是全书只要一一细读下来,你就会发现,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够使他完全满意。
.然而他所反对的正是时下文评文论写作者将作家与作品所不具备的美好,欺世盗名般赋予他们,为求明哲保身,企图混淆视听地完成工作。
.他所追求的是诚实地面对写作的困难,并且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判断。
.张定浩有首很知名的小诗,从美学上我也很喜欢,还被民谣歌手程璧谱了曲,唱成了歌,叫《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可实际上作者文学理念之纯粹、之彻底,却是毋庸置疑的。
.巴赫金认为,小说的前提就是思想世界在语言和含义上的非集中化。切斯特顿也曾讽刺过我们所置身的文学图景是:好的文学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而坏的文学则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人的思想。书中在对具体而微的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条分缕析地厘清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及诗歌之间,不同体量的相互作用关系。
.长篇仿佛是考验一位写作者对于文学忠诚度的最终归宿。可是,作者并不认为拿了短跑冠军就应该去备战马拉松,这种征服文学的野心是合理的。尼采虽说,群山之中最短的距离在于巅峰与巅峰之间,可是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唯有日复一日缩短这种距离,除了累积必备的学养,其实也需要才华的加持方有可能企及。
.波拉尼奥将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比作一对连体婴,以为二者的关系亦如生活与诗的关系。作者也从一些当代写作者的作品中看到了写作带来的对于生活的敌意,以及在写作中只剩下逻辑和想象,从而体现出的一种智性的柔弱。
.对此,作者援引福楼拜《布瓦尔和佩库歇》中的两位阅读大量书籍,为的只是搞不懂这些书的主人公,为当代文学创作者鸣响一记警钟:“没有一个完美的社会,唯有通过颂扬和描述美好,才有可能对此进行改善……而非通过反抗和批判丑恶的方式,以求速成。”
.就像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结尾,辨认出不属于地狱的品质,以求永存。或许这才是“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的本质:完全置身于那些不彻底的事物之中,对于那些不彻底的事物,彻底的喜欢,彻底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