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现当代中国人种种疑问之书
一种思想的形成、发展、消亡,思想与思想间的碰撞、融合和最终的胜负,从来不是孤立于人的社会而存在的。
思想史相较于哲学史,是一种包含关系。哲学史讲体系、讲流派、讲理论的具体内容,而思想史则关注哲学史如何诞生和发展,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位置。
中国文史研究者们,一向回避将中国哲学史做思想史的解释。因为历史的相对性,稍不小心思想史就会变成对历史的牵强附会;也因为各个地域的思想体系向来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把哲学放在更广阔的思想版图上去比较,则容易失去自身的语言解释体系,而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属品。
这正是我敬佩本书作者的原因,他不惜承受着上述压力,打破学术恐惧的禁锢,也要将思想史以一种思考工具的方式呈现在世人眼前。就如他在书中所说,每个中国人都无法逃脱一种共同的文化心理给自己的好的和坏的影响,而他正发挥了其中一个好的影响,即以一种实用理性精神,将学术对现实指导的功能性完全凸显出来。
我想,不管对于哪个时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位哲学家能送给他的祖国最好的礼物。
在这里,我不想罗列作者的观点和结论,因为对于具有足够知识储备的人,这本书中的内容已经阐述的够清楚了,如果你也对下面的问题感到好奇:
人类思想是如何裂变的?思想史是如何推进的?
孔儒为什么会在百家思想争鸣后,最终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文化心理在各个时代如何形成?
为什么中国不会成为一个宗教国家?
为什么中国古代不强调抽象思维和科学实证?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优点与劣势到底应该如何客观看待?
为什么在宋明理学注意到抽象思维后依然没有走向科学道路?
我们在当代应该如何看待和应用中国传统思想?
这本书可以给你完满的答案。
选读这本书,是因为前一阵读到《天朝的崩溃》,清末整个官僚体系的迂腐,民智的沉郁令人感到无比的窒息和屈辱。但同时,这种氛围的源头却并不在那个崩溃的时代。
对于我们为什么曾经那样的落后,是一个没有人不有疑问的问题,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千奇百怪,随便找到个人都能给你说上两句。
然而这些评论大多流于牢骚和抱怨,流于泄愤和冲动,我们听不到一个理性的声音去分析和梳理,大多数人也并不掌握足够的知识去做有意义的阐述。
为什么两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如此强大,我们依然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强大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一个原因是永恒的,唯有认清自己的面目,做充分的反思,才有可能拥有一些把握未来的可能。
我相信这正是李泽厚写这本书的初衷,作为一个具备做有意义的阐述的哲学家,人们应该感谢他的发言。
本书虽然语言通俗,但阐发深刻,建议具备一定中国历史、中国古典哲学基础知识的读者阅读,能懂则读,不能懂则积累自己,等等再读,不要流于一种表面文字的欣赏,浪费时间走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