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中古碑刻读记

借来本书,初一翻阅,感觉非常惊艳。尤其是大唐皇帝皇后供养经幢构件,极其精美。此外还有咸亨三年封纪王慎女为归顺县主诏授告身刻石、三阶教石灯台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不过细阅之下,感觉其中有一些石刻不乏疑问,尤其是造像碑很多不合通例。此前仅知晓墓志、小型造像之类不乏伪刻,而造像碑这种重型碑刻,伪刻似不便出手。现在感觉很有重视造像作伪的必要,尤其是未经正规发掘的坊间新出造像,以后运用还是要审慎。
当然,判断石刻真伪,最重要的是目验原石。因无条件,只能退而求其次,只凭此图录所载照片和拓片判断。因为一直从事造像记释录工作,虽然造像零零种种,很难一概而论,但目验多了,对于造像记的文体、写刻的风格、龛像的造型,还有风化的石花之类,能感觉到一些共同的时代特征,这几项应该是判断造像真伪的关键。
这里列出本书所收的带有铭文的石刻,并简单加以说明。其中有一些感觉有问题的,会标出存疑、疑伪;觉得不太可能是真的,则直称伪刻。当然只是一己之私见,且标准从严,因此仅供讨论参考。
48页 弥勒菩萨造像龛(北魏)
侧面刻“孙女阿丑供养”。
50页 释迦多宝佛造像(北魏正始三年506)
背面铭文:“囗始三年囗月八日清信女囗囗囗||有幼(?)女公主以去今年正月囗囗囗||夺其愿,忽然夭折。情眷下愍囗囗囗||申,故为之造释迦文佛一区||夫冥源虚冲,非灵鉴莫照,妙果囗囗||非功业不就。是以清信女赵囗囗囗||缘此福故,为亡女公主造石象囗囗||愿亡女自今已后,超登八难,永囗囗||涂囗生上,值遇诸佛,下生人间囗囗||侯为子,又愿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囗||因缘眷属,若命过生天,见存安囗囗||与善,未罗诸囗,所愿如是,至至必望果遂。” 【按造像记措辞略怪,石下断处不见缺损字,疑伪】

52页 佛造像碑(北魏永安三年530)
侧面铭文残7行:“……等惠……南有囗解居七……亡父母敬造释迦石……区,玉采荆丽,匠单世囗,懃囗累旬,囗容乃就囗若朗……之囗囗囗俨若真形之囗降囗囗福田之囗囗囗囗囗……愿亡父母藉此微因,上生天上,若囗囗三途囗囗……四恩囗囗同得正觉。永安三年岁次庚戌。”【存疑】

54页 魏石生造像碑(北魏)
三面刻字,刊布左侧拓片。全部录文有任旭华《北魏魏石生佛教造像的命名与断代》一文可供参考,但未提供清晰拓片对照。 60页 雷虎造像碑(北魏)
背面有铭文,刊布小图,勉强看出如下等字:“雷[女军]姬者,三门……功曹张郎之女也。父祖相承关中豪族,历代囗游。姬虽受女身,志性贞明,囗怀丈夫之囗…(中略)…河东郡蒲坂县人也……于神龟年中……”【造像记文辞不类,当为伪刻】

66页 雷氏造像碑(北周)
四面刻,全为供养人像及题名。书后附《雷伏士等造像碑浅识》有录文。【题名最具特色的是四面都列全份的包括邑主、像主、邑正、化主、邑谓、斋主、邑长、维那、典坐、典录、香火等在内的邑职。类似情况前所未见。又主尊造型似唐以后风格。疑伪】

76页 张回香造像碑(北周保定二年562)
背面铭文:“保定二年四月八日佛弟子清信女张回香造玉像一区,为七世父母、法界众生,等成正觉。”【阴刻思维菩萨像,略怪异,疑伪】

78页 夫蒙建孃佛道造像碑(北周大象元年579)
四面刻,有造像记。题名显示为夫蒙、钳耳羌族通婚。当为北周关中地区造像。作大象元年不知何故,此时尚处灭佛期间,不太可能有造像。造像记残存“岁次癸巳闰月廿日”等字,似为建德二年造。【“亡叔父”等字带有后世楷书痕迹。存疑】

82页 道海造佛像底座(北周建德二年573)
铭文在正面:“建德二年二月十日,比丘道海造石像囗囗,铜观音一囗,释迦文佛一区,门师道海造三劫一区,囗忘师七世所生一囗囗,复造万佛堂一囗,囗囗王一部,囗囗囗囗供养。”【整篇造像记文句刻于供养人及香供像两侧及中间,前无此例,又造像记文体不伦,当为伪刻】

86页 宇文贤墓志(北周大象二年580) 88页 梁道贵造佛塔(隋大业四年608)
刊布拓片小图,铭文:“……业四年岁……子朔囗日丁巳,梁道贵为亡父造浮图囗像……天龙八部,帝主父母生生世世值佛,生囗囗愿……”【造像记文辞不类,当为伪刻】

90页 张黑女造像碑(隋开皇四年584)
四面刻,仅公布正面照片,铭文看不清楚。【疑伪】

94页 杜粲墓志(隋大业三年607)
志主历官甚显,但隋书中仅一见。中提及志主卸任杞州刺史,吏民“各用净财共于治下造九层浮图,号曰杜使君之灵塔”。【按浮图称灵塔固有用例,但为人造者,多为荐亡之用,此为生人造灵塔,颇怪异。疑伪】 106页 平观造像碑(唐大历十二年777)
铭文在背面,所刻似尊胜陀罗尼真言,但与今本不甚相合。又末刻:……姓吴,濮阳人也。佛弟子平观法囗……”【似尊圣幢却非棱柱,真言与通行本不合,疑伪】

108页 楚先发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唐开成五年840)
末云:“大唐开成五年岁次庚申十一月癸酉朔十二日甲申,弟子汝南郡袁从楚先发愿为亡父建立。则幢主当为袁从楚。” 112页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唐)
未附拓片。无年月。似仅刻真言部分。 114页 陈讽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唐咸通十五年874)
末云:“弟子右街功德巡(或迎)使银青光禄大夫前魏王府咨议兼殿中侍御史陈讽。咸通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功德使弟子陈讽谨疏。”【功德巡使一职前所未见。咸通中右街功德使为宦官王元宥,当时功德使例由禁军首领兼任。疑伪】

116页 大唐皇帝皇后供养经幢构件(唐)
此件雕刻极精。供养人中有“郑国公魏膺”,为神龙初(705-707)封,刻当在此后。供养人居首者“使持节淄州诸军事行淄州刺史上柱国白水县国男张守洁”,淄州天宝元年(742)改淄川,故在此前。按开元时有张守洁,曾任梁州都督、秦州都督、尚书左丞等职,开元十四年(726)卒于益州长史任上。莫非当时有两张守洁? 142页 舍利塔残件(唐)
门楣上刻碑形,有铭文,未付拓片,无法释读。 152页 石灯台残件(唐仪凤三年678)
为三阶教石灯台,参见笔记 三阶教石灯台 (douban.com) 184页 罗冲墓志(唐龙朔元年661) 188页 姚珽墓志(唐开元二年714) 192页 欧阳氏[正遍]墓志(唐开元十一年723) 196页 石刻诏书(唐咸亨二年671)
为咸亨三年封纪王慎女为归顺县主诏授告身。官职等尚待考证。

214页 经幢(北宋开宝九年976)
未附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