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罗生门,革命碟中谍
百年党史,百年风雨飘零。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进程中,经历了很多次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正是依靠革命先烈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而存活下来,比如闻名世界的长征。在党的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史中,还存在着一条十分隐秘的地下战线—谍战,这场不动声色、暗涛汹涌的隐秘斗争剑拔弩张,骇人听闻。势单力薄的革命先辈们在与国民党反动派明争暗斗的同时,也曾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例如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等。而这其中,隐藏于革命队伍里的叛徒甚至是肩负高级领导职务的叛徒,那么对于红色革命的破坏和打击是致命的,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负责党的中央情报的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叛变,几乎致中国革命于死地,倘若不是潜伏于国民党中统高层的钱壮飞的及时送达情报,使得当时在上海的党中央乃至江南地区的红色组织得到迅速转移,才使得红色血脉避免了灭顶之灾。
谍战是一个神秘又紧张的题材,尤其是展现红色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更是相继涌现出来,记得小时候看过叫《一双绣花鞋》的谍战悬疑小说,让人记忆深刻。《夜幕下的哈尔滨》《潜伏》《黎明之前》、甚至有“谍战剧教父”的柳云龙的一系列电视剧曾引发了人们对于革命谍战的强烈关注与喜爱,而将革命谍战小说的创作上集大成并发扬光大的当属作家麦家,由他创作的《暗算》《风声》等一大批优秀力作将中国谍战文学引入国际,走红世界。谍战是一个集严肃文学和通俗畅销为一身的小说题材,作为早年间创作具有先锋风格的作家孙甘露,在屡任多年的文艺界和出版界的领导岗位后,沉寂多年后创作的这部《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历史与虚构、现实与人性相结合的谍战佳作,读完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侧重解析人性、偏文学性质的革命谍战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33年乌云笼罩的上海,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关键阶段,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政权完全置民族存亡大义于不顾,却铆足了劲的加快了对党的红色政权的围剿,他们企图将党的革命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这也是蒋介石早起反革命政变的延续。小说由一场党的地下秘密会议而展开,虽然会议经过了精细周密的部署安排以常见的赌博为噱头展开,但由于“顾顺章”式的内奸告密使得计划落空,参会的一干人等还未彼此认识与熟悉就被悉数抓获,而这其中会议的行动小组负责召集人老方却出奇的并未出现在会议现场?这是一场意外?还是早就谋划好的局?在这党的地下事业群龙无首、生死攸关之际,刚刚在苏联结束训练的陈千里就被组织派往上海,他面对这个残酷、棘手又危机四伏的虎口摊子,如何整合队伍,重整组织,在特务们的冲冲设防和盘查下力挽狂澜,继续将党的“千里江山图”计划推进完成,前路漫漫、凶险层层,谍影重重的敌我斗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阴暗多变的人性弱点、刚毅顽强的牺牲情怀、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所有种种元素都被作者编织在这幅“千里江山图”的大网里沉浮、奋斗、挣扎与燃烧!
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千里江山图》不是简单意义的谍战小说,作为出生于上海的孙甘露从骨子里就有种寻觅旧上海繁华与世俗的情怀,我惊奇和钦佩于作者能将旧上海充满烟火味的风俗场景融进变幻莫测的谍战风云之中,作者的故事布局与叙事能力可谓十分高超。小说对于上世纪30年代大上海的繁华中社会百态描写的十分精彩的展现,这其中包括旧上海的建筑、街道、饮食、风俗与娱乐文化等都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可信可感的生活场景与阅读感受,我在阅读这些生活场景是甚至一度怀疑作者是否是从旧上海穿越过来的?繁华的背后就是危机,小说对于大上海繁华金迷的景象写的越真实,就越能衬托敌我谍战斗争的残酷,这就好像电影《八佰》中关于苏州河畔两岸截然不同的景象:河的这边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河的对面纸醉金迷、一派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