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苦痛”

正如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到的那样,题目“甜蜜的苦痛”具有三层内涵。第一是基于“节俭表型”的预设所引申出的慢性病可以作为“结构性暴力”的一种隐喻。作为慢性病的一种类型,“过量摄取类”慢性病是人们物质生活进步,医疗条件改善(所谓甜蜜生活)所导致的结果,而之所以被称之为苦痛是因为这样的生活也造就了疾病的负担。第二层内涵是在“医学多元论”的体系之下,上寨的村民面对慢性疾病并不愿意降格使自己的生活围绕疾病展开,而继续过他们“甜蜜的日子”(虽然对于这种慢性病的应对方法是否具有区域性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认知观是否可以更加深入的分类我存有些许疑虑。与此相关的可以参看Kathy Charmaz的有关慢性病的社会学著作Good Days, Bad Days)。第三层内涵在于对慢性病的医疗照护形成了一种病人与家属、房族、乃至村落之间的纽带关系。正如阿瑟·克莱曼(凯博文)指出的那样在照护将病患与家庭、社区、社会紧紧地黏合在了一起。作者视这一过程为“甜蜜的苦痛”。(p.s.“要时常从人类学家的著作中寻求共鸣”。社会史的前辈们诚不欺我。)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