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伤口,法医看到真相


“人体血管为细菌传播提供了快速通道,同时也导致血红蛋白开始分解。结果显而易见:靠近体表、异常美丽的绝状静脉纹被烙印在皮肤之上,宛如褐色的文身一般,在手臂和大腿上,最为明显。”如此情形,常人哪里会觉得美?可英国法医理查德·谢泼德却这样认为。
这是谢泼德给英国伦敦警察厅刑事侦缉科培训时的一段讲解。“如此美丽的阶段实属昙花一现。”谢泼德说道。然后,他接着描述细菌活动造成的身体腐烂,详细、生动、传神,以至于那些见多识广的刑警们在上完课后纷纷铁青着脸冲出了门。
谢泼德于1977年取得行医资格,198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一名法医病理学家。之后,他加入伦敦盖伊医院的法医部,这是当时英国最好的法医部门之一。这本《非自然死亡》,是这位执业四十多年、检验超过2.3万具尸体的资深法医的回忆录。

每个故事里,都有着存在过的生命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法医是一个神秘的职业,天然就具有吸引力。在影视剧领域,法医行业剧是一种IP类型,《法医秦明》《识骨寻踪》《犯罪现场调查》等都很热门。从谢泼德执业40年的经历来看,他所参与的亨格福德大屠杀、“9·11事件”追踪调查、伦敦恐怖袭击、克拉珀姆快车事故等,确实印证了法医工作的紧张刺激、扣人心弦,每个案件都可以说富含影视素材。
至于另外一些小型的案件,比如家暴案、杀婴案等,又往往具有家庭伦理剧的色彩。笔者认为,谢泼德的这部人生回忆录所描述的个人经历,也足以改编成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
以亨格福德大屠杀为例。27岁的“妈宝男”迈克尔·瑞安无业宅家,时久厌世的他,在1987年8月的一天,杀害了16人,并导致众多伤者。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之一,也是谢泼德作为法医独立工作的第一个大案。这部作品就由此案掀开序幕。
“乌云压顶。视线所及,峰顶的积雪隐约可见……远处浮现出一座城镇。”从这个开头,我们就能体会到,谢泼德的写作是具有文学性的。作品从飞机飞临亨格福德上空俯视的景观写起,自然地引出了谢泼德的回忆,这是他的法医职业生涯的开始。
然后,转入第一章,谢泼德接到了电话,来到亨格福德,随同警察们参与工作。他徐徐地描述自己如何走过街道的每一处,描写每一具尸体被发现的位置,他们的姿态、伤痕和临死前的可能遭遇。他也描写夏日暖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警车慢慢驶过死一般寂静的街巷。瑞安自杀之处是一所学校的教室,谢泼德描写自己拾阶而上的心情,描写教室里弥漫着粉笔、汗水的味道,夹杂着鲜血的腥气,描写这间教室里的布置细节……

这部作品有许多此类散文化的描写,它们无损于刑事案件侦破需要的理性推理,反而让作品增加了人性的、温暖的色调。谢泼德的视角仿佛自带录像的功能,在现场,不仅有尸体、横流的鲜血、幸存伤者的呻吟,还有诸多掉落在地的物件,比如钥匙、钱包、破碎的衣物、一些证件相片、不知主人是谁的单只鞋子。镜头稍微移动,还有被血浸染的街道、路轨、河水以及亘古如新、无知无觉的日升月落,以及用文字传达的沉痛、酸楚、悲愤的情绪和压抑的氛围。
无论刑事案件还是意外事故,这些接踵而至的死亡,夺去了太多鲜活的生命,留下了太多无法诉诸笔端的伤痕。谢泼德擅长讲故事,但是,光有故事是不够的,光有法医理智冷静的阐释也是不够的。每个故事里,都有着存在过的生命。死者需要答案,遗属、幸存者等都需要告慰。谢泼德揭晓着那些故事的内幕,而自始至终,他希望读者获得的并不只是好奇心的满足,更是一种基于良知的体恤。
一些案件中,法医易成情感“替罪羊”
作为一名法医、一名公务人员,专业的技术能力固然是重要的,这部作品最重要的骨架也自然是谢泼德的工作能力以及他对各种案件的技术分析。而那些情感化的描述和人文的思考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们滋养着人的心灵。
法医、警察、律师……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接触太多的生死残酷,看到太多的人心狡诈,要怎样在锻造缜密、冷静思维的同时仍然保持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和理解呢?更广阔地往外延伸——所有从事繁琐的职业工作的人,如何保持心灵的柔软,避免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避免那些不应该有的“平庸之恶”呢?
法医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凭借个人经验的积累,对个人品德也有很高要求。谢泼德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素质遭到质疑。人们经常质疑鉴定结果,认为存在误判,或者认为有所偏袒,因为普通人难以具备这些知识。另外,人们在感情的冲击下也想发泄痛苦,法医很容易成为替罪羊。
某些案件因为当事人双方的身份,会显得特别敏感。比如,书中提到的“迈克尔死亡案”。迈克尔饮酒后与他人发生撞车事故,双方发生了争吵和斗殴,对方猛击了迈克尔的头部,随后迈克尔倒地死亡。

这种情况显然很容易断定是斗殴所致,而谢泼德在尸体解剖后却给出了不同结论。他认为,迈克尔在下车之前,已经因为车辆的猛烈撞击造成了脑部淤血,即使斗殴没有发生,几分钟之后迈克尔也会死亡。
这个案件的敏感之处在于,另外一方是一位被停职、正处于审查期间的警察。公众舆论对警方很不利,迈克尔的法医鉴定必须准确公正,必须具有充分的、无可指摘的科学证据,才能获得死者家属和公众的信服。在迈克尔的职业生涯里,在任何一位资深法医的职业生涯里,这样的场合和遭遇应该都不是罕见的。
鉴定只是取证环节之一,在其他证据不够充分的前提下,即使认定嫌疑人有罪,法医也无法阻止对方脱逃。谢泼德有时会对工作意义产生怀疑——有时候,证据很充分,警方着急结案,鉴定报告似乎多此一举,有什么必要反复推敲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自然是知道的。
在“怪医”之家,感受“冷面笑匠”的英式幽默
法医必须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积累自己的观察经验。于是,那些经常陷于冥思苦想,想象杀人犯如何行凶、试图还原犯罪现场,情不自禁地作出各种犯罪模拟行为的法医,在不知情的人们的眼里,大概就是让人害怕或者觉得诡异的“怪医”吧。
书中写到的法医家庭趣事值得一提。一家人聚餐,端上桌的牛排竟然到处都是切口。这是怎样的刀法导致的?爸爸谢泼德又犯了职业病,用冷冻牛排不断试验。幸亏这家人心理素质强大,一边热烈讨论血腥话题,一边兴致勃勃地吃饭。此外,谢泼德一家还经常排演如同情景剧一般的犯罪模拟现场,这恐怕在普通家庭中是较为罕见的。谢泼德“冷面笑匠”的英式幽默,在书中还有多处体现。这些故事调节了全书的节奏,也丰富了全书的阅读观感。
最后,这部作品的书籍设计很有创意——封面带有夜光涂层,能在黑暗的环境里发出绿莹莹的光。这多少提升了实体书读者的阅读兴趣。总之,《非自然死亡》是一部佳作,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法治周末2022.6.15 你看到伤口,法医看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