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一个美国女孩在中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传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中有一句箴言,叫做“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生的课题,对于韩秀这个中美混血儿来说尤其如此。
小混血在有记忆之后就随母亲从出生地纽约来到北京,然后很快发现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区别。因为她的身份,她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不能按考试成绩升入大学,不能与相爱的人相处,被第一批下放到农村,又被迫在边疆劳动多年。
在这样的命运当中,小混血竭尽全力地生活,像一棵细弱而又坚韧的蒲草,被狂风吹得倒伏下去,又顽强地抬起头来。她遇到了很多人,有满嘴意识形态的教师干部,有恃强凌弱的农民职工,但更多的是默默帮助扶持她的长辈和同伴,有最亲的外婆,有西域长者,回族夫妻,山西农民,兵团女兵,北京厂长。孩子们围着她喊她韩老师,少数民族家长们也认可她是“自己的老师”。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写着这些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不同经历的普通人,以及她与这些普通人度过的四分之一世纪的宝贵人生。
书写自己的记忆,本身就代表着对生活的铭记。韩秀多年之后在本书的字里行间那些生活化的语言,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物的风俗习惯的描述,更是在细节处反映了这段在中国的生活经历给她带来的印记。韩秀在序言里解释说,她只希望能写出一点点对中华民族的爱,和对生活在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各民族人民的无限眷恋。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余英时先生在谈他的“中国情怀”时会引用明末清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二中“鹦鹉救火”的佛教故事:“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
如果说有人在读这本书之前会有疑问:韩秀对中国的感情是怎样的?那么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应该会有清晰的答案。正如米沃什那部振聋发聩的书名——站在人这边,韩秀在这本回忆录中始终把自己和生活中的普通人联结在一起,关注他们的命运,同时也一直不放弃自己的认同和奋争,这本身就值得尊重和敬意。
题外话:小混血的国籍问题
她在美国出生,持有美国护照,按照美国国籍法律是美国人,而后随母亲回到中国生活,按照当时中国的相关政策,随母亲的中国身份取得中国国籍。这其中存在国籍取得的出生地主义和血统主义的冲突,这种冲突在本书的末尾,反映为她持中国旅行证件和美国签证入境美国,从而在事实上形成了双重国籍。